“不会诈尸了吧!”一农民嘀咕到,他路过田间地头时被突如其来的“尸体”吓了一跳,瞬间汗毛倒立!他屏着呼吸蹑手蹑脚地向前查看,却发现不可思议的一幕,原来人还活着!这是1923年,车耀先在战火中受伤严重,战友以为他死了,便脱掉他的衣服,丢进弹坑,就地掩埋。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成都档案 2023年7月17日关于“车耀先:愿以我血献后土 换得神州永太平”的报道) 车耀先,四川大邑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幼年失学后,他靠沿街叫卖维生,直到1905年进入当地一所"平民义学"读书。 14岁时,他做学徒去了崇庆,结识了曾参与辛亥革命的胡介仁先生,从他那里开蒙学习,了解到当时中国所处的困境。 在川军年轻干从佐时,他继续自学,阅读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1929年,车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加刻苦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他在部队办识字班,推广扫盲运动,注重提高官兵文化水平。 西安事变后,他创办《大声》周刊,大声疾呼爱国主义,鼓吹抗日救亡。三十年代的成都,普通民众文盲率很高。车耀先发现注音字母比传统识字法简单易学,于是在部队和民间大力推广注音识字。 他编写了《注音符号讲义》系统讲解注音方法,还创制了注音麻将,让民众在娱乐中掌握识字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1930年,车耀先在成都创办了"努力餐"餐馆,取名源于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名言。 这家餐馆除了经营四川风味菜肴外,还是一个秘密的地下党活动根据地。"努力餐"背街里小巷的位置使其易于隐蔽活动,成为车耀先和共产党员开会、印刷宣传品、发展党员的重要阵地。 餐馆后厨房内设有用来储存印刷品的暗格,地下室则可容纳10余人开会。车耀先利用店员身份作掩护,在此举办多次党团培训班,培养了不少革命新力量。 1937年7.7事变爆发后,汪精卫当局下令取缔"努力餐",对其搜捕围剿,车耀先不得不携家眷南逃四川阆中老家躲避。 直至1944年,他重新回到成都,恢复"努力餐"的运作。尽管身陷重重危机,但车耀先从未动摇对革命的信仰。他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默默耕耘,尤其在思想宣传方面贡献卓著。 当时的成都,除了"努力餐"这个秘密党团活动据点,车耀先还在城中开办几家叫"进步"字号的商铺,借此对外扩大宣传,发放进步书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这些店铺成了党密友、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众接头的场所。1939年,车耀先创办《大声》杂志,鼓吹反内战、反蒋介石一党专政,宣扬共产主义思想,很快传遍了成都乃至全川。 杂志社还设有流动书摊,让普通市民也能接触到进步思潮。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当局勒令取缔"大声"周刊。 车耀先临危不惧,谎称已停刊却暗中继续运作,编印争取和平统一阵线的文字材料。不久他被捕入狱,狱中几次遭严刑拷打,但从未屈服。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操纵特务,诬陷张世超"叛党",威逼利诱他投靠国民党。这位曾在万米弹雨中活下来的坚强斗士,绝不屈服于反动派的威胁和利诱。 他毫不退缩,与特务周旋了好几个月,直到终于被他们掳走,扔进了著名的"渣滓洞"地下囚室。这个臭名昭著的"渣滓洞",无数英烈牺牲在这里。 没多久,年过半百的他在严刑逼供下含恨离世。今天,车耀先生平素的革命旧居"努力餐"仍存于成都,成为珍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基地,永远铭记他为民族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