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3个人就能治理一个县,如今却需成千上万人? 著名的日记狂魔杜凤治, 他写了一辈子日记,留下几百万字的日记。 除了太平天国时期中断了几年, 剩下的时间他都有写日记。 而且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做县官。 他在管理广东南海县的时候, 当时南海县是广东第一大县, 手底下要养着两千多人才能把辖区管理好。 每年开工资就要开几万两白银。这些钱大部分全部要自己想办法掏。 清朝虽然比明朝好一点, 给了几十个带薪的公务员名额, 但是实际上要养两千人, 钱肯定是不够的。钱从哪里来呢? 这人很鸡贼, 他不在日记里写自己怎么搞钱发工资的, 但是又想记录, 就把隔壁东莞的县令搞钱的门路写进日记。各种灰色收入吃拿卡要。 所以几个人管理一个县是不可能的, 你光征税的时候把粮食运回来都不可能。 一个县, 县令正七品, 下面的县丞, 主簿,教谕, 巡检从正七品到从九品大概七八个官员, 这点人怎么可能管理一个县, 光衙门的捕快都不止几个人了。 征粮要人, 征兵要人,仓管要人(吃了咸菜滚豆腐),治安要人, 河伯水利堤坝要人, 基建修桥补路要人, 税务要人, 盐铁官营要人, 物流运输要人, 驿站管理要人不然出了急事上哪给你弄快马八百里加急, 学政教育要人。 一个小县城保底要几百人, 大的比如像上面说到的广东第一大县南海县管理起来居然要两千多人, 每年几万两白银做工资, 而且这些工资师爷们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因为师爷才是下面各领域专业管理的人。 你不会觉得一辈子读八股文考出来的县太爷他能同时懂税务,数学,教育,刑法, 刑侦, 水利, 物流, 基建所有东西吧? 这些都要请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