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为什么宁愿吊死煤山,也不选择逃跑呢?就这么说吧,如果起义军攻入皇城时,他跑了,那就是最烂的皇帝。而他往那儿一挂,直接就将大明王朝的结局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因为在古代,殉国乃是一等一的死法,即便他在位时期有各种迷之操作,都不会有人再说什么。何况在他死后,还有王承恩率领五千太监死守皇城,死后葬入皇陵,就连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都愿为其立碑。同样的事迹,历史上还发生过一次,那便是南宋灭亡时,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投海殉国,赵昺一句朕虽小,却不愿苟活。加上君臣的终极一跳,瞬间撑起了大宋最后的气节。反观清朝的溥仪,直接就让满人抬不起头。读完社科院前院长胡绳先生的《二千年间》,你会发现帝王有帝王的死法,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因为从古至今,历史都是多元的,皇权、官僚、农民,每个阶层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看待历史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天子该有天子的格局与手段,百姓也该有百姓的认知与追求。学历史不能光记帝王年号和时间顺序,而是应该深度剖析,看透本质。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就连序言都是历史学家吴晗所写,却无比便宜,库存不多,真心推荐大家阅读收藏 二千年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