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科学中,“等离子体”是指物质的第四种状态;而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等离子体被称为血液的非细胞液体成分。有趣的是,等离子体这个术语是由欧文·朗缪尔创造的,以强调生物学和医学中普遍存在的离子液体的特性类似于物理科学中的等离子体。 尽管存在这种历史联系,但直到最近才开始探索等离子体在医学中的应用。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改变,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有关等离子体在医学中的应用以及等离子体与生命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的最新研究的最新信息。 等离子体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并且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产生。例如,在许多技术应用中,等离子体存在于低气压下。另一方面,闪电是大气压热等离子体的一个例子。就本文而言,区分热等离子体和非热等离子体非常重要。在所有由电场支持的等离子体中,电子接收外部能量的速度比重得多的离子快得多,并且有机会在环境升温之前升温至几千度。在非热等离子体中,离子和不带电分子的冷却比电子的能量传递更有效,气体保持低温。 因此,非热等离子体也称为非平衡等离子体。另一方面,在热等离子体中,只有当重粒子的温度几乎等于电子温度时,从电子到重粒子的能量通量才会平衡从重粒子到环境的能量通量。当然,热和非热、平衡和非平衡这些术语并不十分精确。有时,较重物质的温度甚至几十度的差异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当考虑各种等离子体化学过程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当等离子体用于处理热敏物体时,这一点当然很重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