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孙夕庆,因案件调查被拘1277天,无罪释放后向国家申请2亿赔偿,法院承认错误为其公开道歉,后来怎样了?
“为什么?我只是想好好做科研,为国家的半导体事业出一份力,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2015年,清华博士孙夕庆被警方带走时,他心中充满了困惑。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他百口莫辩,甚至无法理解,这些罪名是如何落到他头上的。
他本是一个满怀热情的科技工作者。清华硕博连读,研发世界首台带光探测器的硅基微静电马达;赴日本、美国深造,从世界顶尖的半导体技术中汲取经验;
2003年,他怀着“科技报国”的理想,回到家乡山东潍坊,创立了中微光电子公司,开启了中国LED路灯产业的新篇章。然而,这一切,却因为一场恶意举报戛然而止。
孙夕庆出生于山东潍坊安丘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他就对电子器械展现出惊人的兴趣,常常跑到村里的废品厂,翻看那些废旧电路板,还请工人叔叔教他修理电器。那个喜欢拆解和修复的小男孩,凭借这份执着和热爱,逐步迈上了科学的殿堂。
1982年,孙夕庆以安丘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选择了当时前景并不明朗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专业。面对亲友的不解,他说:“我要让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赶超世界。”大学期间,他用一台硅基微静电马达轰动学术界,并一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深造,将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学到手。彼时的他已经拥有在国外安逸生活的机会,但他却选择回到家乡潍坊创业。他说:“国内的技术起点低,但也正因为这样,我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2003年,孙夕庆联合7位科学家创立了中微光电子公司,目标是推动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他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推出了中国首款大功率LED路灯,并成功应用于潍坊北海路。这条道路成为全国首条LED路灯照明的道路,节能率达60%以上,孙夕庆一战成名,被誉为“中国LED之父”。
然而,随着中微光电子的迅速崛起,公司内部矛盾也随之显现。
外部资本涌入后,股东分裂为两派,一派坚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另一派则希望追求利润最大化。
孙夕庆夹在中间,试图平衡两方利益,但无意间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2014年,公司高层权力斗争激化。仅仅几个月后,孙夕庆被举报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职务侵占”。2015年2月,警方将他带走,案件由此展开。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但就是这样一桩案件,却让孙夕庆在狱中度过了1277天。
案件经历了114次庭审,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次次的审理中,他从最初的迷茫,到逐渐清醒,他开始学习法律,研究案情,坚信自己终将清白。
他的律师也不停奔走,为他寻找证据,为他发声。然而,漫长的羁押不仅剥夺了他的自由,也让他亲眼目睹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走向衰败。中微光电子失去领头人,曾经干净明亮的车间成了一片废墟,员工纷纷离职。
直到2019年8月,检方以“证据发生变化”为由撤诉,法院宣布孙夕庆无罪释放。他的清白得以还原,但这迟来的正义无法弥补他失去的时光、事业和尊严。
走出看守所后,孙夕庆没有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而是迅速调整状态,向国家提出2.06亿元赔偿申请。
他认为,这不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失去的4年,也是为了警醒司法机关,避免类似冤案重演。最终,法院赔偿54万元,并公开道歉。
孙夕庆清楚,这场风波不仅毁掉了他曾经的事业,也让他失去了继续留在潍坊的意义。
2020年,他来到青岛,入职光子智慧科技公司,重新点燃了科研的热情。他迅速组建团队,从瑞士引进先进技术,将光照与信息技术结合,开发出新一代5G智慧塔LED路灯,重新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
“我失去了很多,但不能让理想也随之埋葬。”
孙夕庆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把自己的经历当作一堂深刻的教训,提醒创业者要注意股权分配和内部管理,同时,他也通过各种渠道呼吁社会重视企业家权益的保护。
如今的孙夕庆,早已走出了那段至暗时光。他的科研成果再次得到认可,团队也逐渐壮大。那些曾经陷害他的人并未逃脱法律的制裁。姜辉昌等人被判职务侵占,并赔偿孙夕庆1060万元。
孙夕庆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遭遇,它也让我们思考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1277天的冤狱是他的个人悲剧,但他的坚持和不屈,也让我们看到在黑暗中坚持正义的力量。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只要信念不灭,它就永远不会缺席。
从潍坊到青岛,从中微光电子到光子智慧科技,孙夕庆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心怀热爱,始终坚持,就一定能够战胜困境,重新开始。
他的经历,是对每一个在挫折中坚持梦想的人最好的激励。
从废品厂的少年,到清华博士,再到LED领域的领军人物,孙夕庆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