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杜莎夫人蜡像馆,首先被古天乐、甄子丹、奥巴马、圣雄甘地、邓丽君、李小龙等惟妙惟肖的“真人”所吸引,看了蜡像制作的流程以及创办人杜莎夫人的传奇经历,更是深表钦佩。杜莎夫人(Madame Tussaud,1761年-1850年),原名玛丽·格劳舒兹,在她出生前三个月,父亲阵亡。后来母亲带着她投靠瑞士牙医菲利普·柯提斯,这牙医有个爱好就是做蜡像,教四岁的小玛丽学蜡像制作。1777年,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去世前一年,玛丽为他制作了第一尊蜡像,她还为卢梭、富兰克林做蜡像。正是因为有了美誉,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为被处决的路易十六夫妇、罗伯斯庇尔等革命先驱以及贵族等制作“死亡面具”,既就是刚被砍头,她要抱着死人头颅来做出一副死者栩栩如生的脸来。也就在这期间,玛丽嫁给了土木工程师弗朗索瓦·杜莎,正式成为杜莎夫人,而她的启蒙老师柯提斯也去世了,把蜡像制作技术和装备都给了杜莎夫人。杜莎夫人生了一女二子,女孩夭折。1802年杜莎夫人带着大儿子到了伦敦,开创蜡像馆,最早还是相当于新闻宣传栏,向英国人介绍血火流光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赚到钱后把小儿子也接到伦敦,没搭理好吃懒做又贪财的丈夫,两人再也没见过面。杜莎夫人1850年去世,89岁。她创下了一个用蜡像展示历史、社会的帝国,现在杜莎夫人蜡像馆总馆在伦敦,在阿姆斯特丹、香港、上海、北京、拉萨维加斯、巴黎等地有分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