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言:[远方有约]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三秦新鲜事 2025-04-09 09:50:29

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在劝勉人们既要饱览群书,还要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人们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则是进一步凸显了见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读书与行路,理论提升与见识增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毛主席更是高瞻远瞩地深刻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的价值与意义,说得时尚一点:读书能够滋养人的心灵,拓宽人的视野,提升人的修养,改善人的气质,人看起来也有书卷气;说得实惠一点:读书能够积累人的学识,积聚人的能量,厚积薄发,给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无论从何种角度阐释,都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读书是人进步的重要途径,虽非唯一出路,但不读书必然会使诸多发展道路受阻。

往昔人们说"不窥牖,知天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正是描绘人们借助读书来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情景。时代变迁,"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借助手机百度搜索,人们便能获取海量信息。DeepSeek的问世,更是让信息获取变得愈发便捷。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如秦腔《三滴血》中的县长大人晋信书,他饱读诗书不下五六车,却生搬硬套,不辨书中真伪,竟把"端一盆水,取一根针"当作解决疑难问题的万能法宝,最终书呆子的行为沦为笑柄。实践出真知。"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遛""出水才看两腿泥"。唯有登上秦岭之巅,跨长江越黄河,方能开阔眼界,知道夜郎国远不及汉朝广袤;唯有越过长城,走出国门,才能涉足世界各个角落,领略世间万象的缤纷多彩。见过大世面的丰富阅历能帮助人深化对社会的认知,克服偏执、固执的心态。每个人都应学会包容不同观点,忍耐他人缺点,毕竟有时自己的看法也未必完全正确,自身也存在诸多缺点需要他人包容。

往往由于读书不多,知识积累不够,人的认知就会受到局限;同样,由于贫穷的影响以及行业差异、专业不同、见识不多等因素的制约,人的认知同样会受到局限,即所谓"隔行如隔山"。有句成语“缘木求鱼”,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圣人有时也有不知道的事。当年,孟子问齐宣王:“您的抱负是否在于享用美食、穿戴美服、欣赏美乐、观赏美女、听闻美言?”齐宣王笑而不答。孟子见状又问:“您是不是想要开疆拓土?”齐宣王笑着微微点头。孟子接着说道:“您想这样做,楚国、秦国岂能答应吗?这简直如同缘木求鱼,绝无可能实现。” 孟子所言 “缘木求鱼”,便是以此来比喻事情不可能发生。

然而,在南方海边,还真有一种鱼会上树,俗名跳跳鱼,学名弹涂鱼。这一少见的现象着实令人脑洞大开,听闻这种鱼具有大补功效,真应该吃这种鱼补补脑,不过,相比之下,人们更应补上“行万里路”这一课,增加更多认识世界的机会。贫穷会限制我们的认知。前些年,我们尚未步入小康生活,彼时的场景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几千汉子高唱秦腔。一碗干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相当多的农村孩子天真地以为,皇宫里的人都端着大老碗吃油燣菜,因而有"吃饱咧,喝胀咧,咱跟皇上一样咧"之说。"干面"就是最好的美食,不知道还有满汉全席。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整天在庄稼地里劳作的人,首次坐火车回村后还炫耀说:"火车趴着跑都快得很,要是立起来跑肯定更快。"如今提及此事,当事人都感到难为情,而这归根结底是贫穷惹的祸,导致见识少、认知有局限。

地域差异同样会影响人的认知。虽说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但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南方的温婉秀美无需描述,北方的辽阔壮美也无需勾勒。"南船北马,南稻北麦",南北方在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与农作物种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南人不识盩厔,北人不识盱眙"的情况,在过去也是屡见不鲜。没见过核桃的人初见核桃,拿起来就啃,只觉绿皮苦涩、果核坚硬、果仁太少,结论是核桃太难吃了;没见过橘子的人,初次吃橘子连皮带瓤一起嚼,抱怨橘子苦涩不好吃。当广东的打边炉出现在北方的餐桌上时,有人看着满桌生菜犯愁,不知如何下箸,同行之人说:"甭言传,看人家咋吃咱就咋吃。"这些往昔的故事,如今都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忍俊不禁的笑料。职业不同,在认知上也容易出现盲区。曾经,某卫生行政部门组团前往医院检查中药材质量,认为整体情况良好,唯独一味苍术看似霉变。检查团中一位业务并不精通却盛气凌人的成员借此批评呵斥,还扬言要扣分罚款。这时,一位老药工上前弱弱地解释道:"苍术看似发霉,实则并非霉变,而是'起霜''吐脂'。'霉苍术'实则是上等好苍术,就如同地理标志产品富平柿饼上的白霜,是上等好柿饼的特色。"这让检查组的成员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外行人的"业务"终究难以挑战内行人的"专业"。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常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广东不知道自己钱少,不到上海不知道自己是乡巴佬。井底看的天永远只有筛子那么大,给夏虫语冰它总是不相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行万里路就是见世面,是改变认知的重要途径。书籍记录着前人智慧的结晶,旅行扩大着认知的边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让人深刻体会到天地广阔,知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也能让人对苏格拉底那句 “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一无所知”的名言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应该去看看,也应该多去看看。

王华旭,西安市鄠邑区人。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冬考试入学,从医数年获主治医师职称,后又在乡、县、市机关供职。退休后任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顾问、西安市象棋协会会长。出版有《往事如风》《远方有约》(合著)《在希望的田野上》《春风化雨花千树》等作品。

——————————————————————————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那时我们年少

曾把青春当作鲜衣怒马

而今我们渐老

愿从容岁月依旧芳华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