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健康知识丨这些冬季穿衣方法 到底有啥区别 眼看数九寒天将至,面对气温变化,怎么

健康知识丨这些冬季穿衣方法 到底有啥区别 眼看数九寒天将至,面对气温变化,怎么把衣服穿得舒适又保暖成为许多人出门前的难题。网络热议的穿衣方法包括“三明治穿衣法”“洋葱式穿衣法”“26℃穿衣法”等,到底它们有啥区别?又该如何选择呢? 名称不相同 理念很相似 最近,一种名为“三明治穿衣法”的冬季穿搭技巧在网络流行,深受不少年轻人的热捧。 记者查询发现,“三明治穿衣法”是通过模仿三明治的多层次结构,来选择穿什么衣服。比如,该穿衣法建议,0℃~5℃时,内穿贴身的保暖内衣,中层穿保暖性较好的含绒卫衣,外层套羽绒服、冲锋衣等。 “虽然‘三明治穿衣法’近期很火,但核心理念和前些年的‘洋葱式穿衣法’‘26℃穿衣法’是相近的。”即内层透气,以便吸湿排汗,保持皮肤干爽;中层保温,阻止热量流失;外层防风、防水,锁温、轻便。 没有最标准 只有最适合 “冬天,人本身就容易发胖,再加上厚重的衣物,很容易让人看起来像个‘球’。”上周看到网上热议“三明治穿衣法”,于是她便跟风试了试,“早上出门骑上电动车,那一路不但把我冻坏了,还冻感冒了。” 任何穿衣方法都不是简单机械的衣物加减,更不能照抄“作业”,一定要综合自身情况、气温变化、工作生活场景等多方面因素。 “网络流传的穿衣方法,可以作为日常穿衣的简易参考,绝非标准答案。”冬季穿衣应遵循“薄棉软轻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具体如何穿 这些不要忘 那么,怎样才是最适合的呢? 由于北方冬季风大,湿度较低,室内外温差大,综合比较这些方法,还是建议大家参照“洋葱式穿衣法”,即多层叠穿来保暖。热的时候脱一层,冷的时候加一层,根据自身感觉灵活调整。 此外,对于骑电动车、乘公交出行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儿童还应注重头部和手脚的保温,戴好帽子、围巾、口罩、手套。 “对于老人和儿童,我要多说两句。”家长在带孩子时,可通过摸孩子的颈部和背部来判断孩子是否穿得暖和。如果孩子的颈背部温热,说明穿的衣物合适;如果孩子的后颈已经出汗或者变得黏乎乎的,说明穿多了;如果孩子的后背发凉,四肢摸起来也是凉凉的,赶紧增添衣物。对于老人,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运动,最好是午后气温较高时进行,运动强度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前后,一定要及时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