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冬季进补,吃错伤身”?牢记:2吃2不吃,顺应节气,身康体健少生病 每年冬天

“冬季进补,吃错伤身”?牢记:2吃2不吃,顺应节气,身康体健少生病 每年冬天一到,朋友圈里总是有人提到“进补”,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为什么有些人进补了之后反而身体不适,甚至生病呢? 到底该怎么吃,才能做到顺应节气,让身体变得更健康,而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呢? 冬天是个给身体加油的好时候,不过咱们得挑对食物,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在这个季节大吃特吃。 很多人认为冬天吃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就能帮助身体御寒、增强免疫力,然而这些食物真的对身体有益吗? 有一位中年患者,每年冬天都吃大量的肉类和油炸食品,认为这样能增加体内热量,抵御寒冷,结果到了春天,他的血脂升高,体重也增加了不少,整个人感觉越来越没有精力。 医生告诉他,冬季进补不应盲目追求高脂肪食物,而是要选择易于消化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是鱼类、瘦肉、豆制品等,它们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减轻肠胃负担。 这种饮食方式,实际上也符合现代医学对冬季饮食的推荐。研究表明,冬季进补应以温性、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 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容易引起体内热量过剩,造成肥胖或引发一系列代谢疾病,而鱼类和瘦肉中的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增强体力和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寒冷天气。 冬季寒冷,身体的血液循环速度相对较慢,容易让人感到寒冷、疲乏,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温性食物的摄入。 吃点温性的食物,能让我们的血液流动得更顺畅,身体也暖和起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抗住冬天的寒冷了。 一位曾长期感到寒冷、四肢发冷的女性患者,特别喜欢吃一些寒凉性质的食物,比如生冷水果、冷饮等,冬天的低温天气让她感觉更加不舒服,甚至出现了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的情况。 后来,她开始调整饮食,增加了羊肉、牛肉、姜茶等温性食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整个人感觉更加有活力。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许多人在冬季习惯吃寒凉食物,容易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寒气积聚。 温性食物,如牛羊肉、桂圆、红枣、姜等,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温暖身体,尤其对那些容易手脚冰冷、气血不足的人来说,效果尤为显著。 冬季是肾脏养生的最佳时机,而肾脏的功能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而适量摄入温性食物,可以帮助补充肾阳,增强身体抵御寒冷的能力,预防由寒冷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有些人认为冬天吃一些凉性食物可以平衡体内的热量,避免上火,但实际上,寒凉食物在冬季往往会对肠胃造成负担,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比如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喜欢吃很多生冷的食物,尤其是冬季常吃冰凉的水果和生食海鲜。结果他经常感到腹泻、胃痛,尤其是寒冷的天气里,胃部不适症状加重。 医生提醒他,冬天天气冷,肠胃的消化力没那么强,吃太生冷的东西容易让肠胃不舒服,可能会消化不良。所以,冬季应避免生食和过于寒凉的食物,尤其是一些寒性水果和未加热的食材。 进入冬季,很多人开始偏爱甜食和高盐的食物,尤其是一些方便面、腌制食品、糖果等,这些食物虽然能让人快速获得能量,但过多摄入对健康极为不利。 有一个患者,他的饮食中经常含有大量的糖和盐,尤其在冬季,他喜欢吃很多甜点、巧克力和腌制食品。 结果,他出现了体重增加、血糖偏高的问题,还频繁感到疲劳、免疫力下降。 医生建议他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增加蔬菜、粗粮的比例,并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几个月后,他的体重开始减轻,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高糖和高盐食物虽然能迅速提供能量,但却会对身体造成长期负担,尤其是冬季,新陈代谢减缓时,过多的糖分和盐分会加重心血管和肾脏的负担,甚至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 所以,冬季饮食应减少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尽量避免过多的零食和腌制食品,选择天然食材,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这样不仅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冬季进补并不是盲目地吃补品或者大量的高热量食物,而是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吃对食物,吃合适的温性食物,避免寒凉和刺激性食物,以保护肠胃和增强免疫力。 只要能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进补,冬天的寒冷也不再是身体的敌人,反而成了强健身体的好时机。   资料来源 林燕玉,中医四季饮食调养,工企医刊,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