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金融时报发文说,“稳健”到“适度宽松”,不变的是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但这种立场有灵活性,“宜松则松”、“宜紧则紧”,口风比前几天鹰了一点。 置顶文章里对于“支持性”和“宽松”有过分析,而央行口风变化,还是因为国债收益率下得太快,让央行担忧“利率风险”。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角度: 今年二季度连篇累牍攻击长期国债收益太低后,7月央行开始卖债,但7月中旬就降息了,回头看似乎更像是怕市场过热,对冲式的给市场打预防针。 这次有没有可能还是此逻辑?我觉得有可能,毕竟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潘行长都给接下来的降息给了空间,之前说年内要降如果没落地,很有可能25年开年就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