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张桂梅老师,我是三班的吕朝丽,现已服役归来,特向您报到!”12 月 2 日,华

“张桂梅老师,我是三班的吕朝丽,现已服役归来,特向您报到!”12 月 2 日,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吕朝丽,在部队奉献了 12 载青春岁月后退役。她怀着满腔的敬意与思念,将回校向张桂梅老师报到作为退役后的首要之事。

这令人动容的场景,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弦,使大家眼眶湿润,不禁感慨:师恩难忘,桃李芬芳处,皆是感恩情。

“报告校长,吕朝丽,圆满完成服役任务,向您报到!” 2024年12月2日,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园里,吕朝丽身穿军装,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前的张桂梅校长一时湿了眼眶,张开双臂,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这一刻,时光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个来自大山深处、满脸稚气却又充满倔强的女孩,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

十六岁时,吕朝丽的命运陷入困境。生活在贫困的山村,家里供不起她继续读书,周围的声音也在告诉她:“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

彼时的张桂梅,正在为创办华坪女高四处奔走。为了让大山里的女孩有学可上,她自己省吃俭用,靠着每月几块钱的生活费维持学校运转。

“来吧,学校不收一分钱。” 张桂梅的这句话,成了吕朝丽人生的转折点。

那三年里,张桂梅老师不仅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她,更在生活中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寒冷的冬天,张桂梅老师穿着薄薄的棉衣查寝,生怕哪一个学生冻着;每次看到吕朝丽情绪低落,老师总是拍拍她的肩膀:“孩子,你要记住,只有读书,才能走出这座大山。”

高考后,吕朝丽顺利考上大学。但和很多同龄人不同,她没有选择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军营。

“老师能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吕朝丽说,张桂梅老师的精神时刻激励着她,让她在部队里无所畏惧。

服役初期,训练强度大,身体素质差的她常常咬着牙坚持。有多少次她累到倒地,只是闭眼片刻,又迅速站起,心里默念着:“老师说过,坚韧才是最大的力量。”

第二年,吕朝丽便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成为卫生队的班长。从新兵到带兵人,从平凡到优秀,12年间,她见过伤病,也见过生死。但无论多苦多累,她始终坚守着一份初心——守护和奉献。

每年休假回家,吕朝丽都会悄悄地回到华坪女高,带着一批学习用品送给学妹们。她说:“老师给了我一盏灯,我也想给她们一份光。”

2024年12月,吕朝丽退伍了。她没有先回家,而是直接踏上了回校的路。

下车、转身、行走,她一步步朝着华坪女高的大门走去。门卫大爷看到她时,微微一愣,随后笑了:“你是吕朝丽吧?校长在等你呢!”

一声“校长”,让吕朝丽瞬间鼻头发酸。她缓缓走进校园,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拼搏与希望的高中时代。

“张老师!” 在教学楼前,吕朝丽放下行李,立正敬礼,“报告校长,吕朝丽,完成任务,向您报到!”

张桂梅愣住了,看着眼前笔挺的吕朝丽,瞬间热泪盈眶。她上前一步,把这个曾经瘦弱的女孩拥入怀中:“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敬意,是一个女孩对命运改变的感恩。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很多人会问的一个问题。

华坪女高的学生们或许没有考上顶尖名校,但她们走出了大山,成为教师、医生、警察、军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回馈社会。

吕朝丽就是其中的代表。她用12年的军旅生涯,诠释了坚韧与奉献,也用实际行动回到了母校,向恩师致敬。

有人曾问张桂梅:“这些孩子没能进清华北大,您不觉得遗憾吗?”

张桂梅微笑着说:“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孩子们飞得多高,而是她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师的灯,我们会继续传递下去。”从张桂梅老师手中接过的那盏灯,吕朝丽已经点燃。

未来,还有无数的大山女孩,将在华坪女高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无数学生,将继续传承着张桂梅校长的精神,走出大山,走向远方。

那天,华坪女高的晚自习时间,教学楼里的灯光依然明亮。张桂梅老师依旧早早守在门口,等着学生们归来。

窗外的夜晚格外宁静。那盏灯,亮着,永远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