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2岁教师接到退休通知,刚把教学工具上交,就扑通一下,趴在办公桌上,嚎啕大哭起来,旁边的人都吃了一惊:“别人退休,都是眉开眼笑,你咋还哭上了?” 叶连平抬起头,看着周围的同事,哽咽着说:"你们不懂...教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份工作,它是我的生命..." 原来,叶连平出生于1928年的山东青岛。童年时正值抗日战争,家乡沦陷后,他跟随父母在逃难的路上,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许多教师坚持教学的感人场景。 这些经历让叶连平从小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教师,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教育照亮黑暗。 新中国成立后,叶连平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他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可好景不长,1955年,由于一些原因,叶连平被迫离开教师岗位。 之后,他辗转多个省份,干过各种苦力活计,但从未放弃重返讲台的梦想。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主动教附近的孩子们读书认字。即便生活再艰难,他也坚持阅读和学习,为重新成为教师做准备。 1978年,50岁的叶连平终于等来了转机。他来到安徽和县,重新成为一名教师,经常加班备课到深夜,他的课堂生动有趣,不仅教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叶连平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成果很快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认可。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还获得了县级模范教师称号。可就在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人生价值的时候,退休的通知却到来了。 对叶连平来说,退休意味着与教育事业告别。这让他感到无比痛苦,以至于当众失声痛哭。他的反应让许多同事都感到不解,有人甚至觉得他太过矫情。 可了解叶连平经历的人都明白他的心情。他的一位同事表示,叶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这些年来,他把所有的积蓄和奖金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他自己生活很节俭,却从不吝啬对学生的投入。 退休后,叶连平并没有就此放弃教育事业。他在家中开设了免费的英语补习班,继续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即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依然坚持教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叶连平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网友评论道:"叶老师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我的恩师。他们那一代人对教育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 作为旁观者,我被叶连平老师的故事深深打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在当今功利化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像叶老师这样将教育视为终身事业的人。 叶连平老师的眼泪,是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眷恋;他的坚持,是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像叶老师这样的教育楷模,传承他们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无止境,奉献无穷期。愿我们能够珍惜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让更多像叶连平老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安心从教、幸福从教。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