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小米SU7,是今年1月的黑河,他们应该是借的泛亚场地进行冬测。没想到才不到一年时间,就像所说“感觉自己在做梦”,我也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冬测,要测热管理系统。前一段的汽车之家冬测上,小米SU7成了最大赢家,续航与达成率双高。大家惊呼:雷军的含金量,还在不段上升。
怎么做出来的,我们可以看一下表象。冬测基地,小米的车比较多,而且出勤最勤快。零下30度的地方,人是不想动的,完成工作就躲屋子里玩吧。小米的车总是不停地出出进进,工程师把时间堆上去、把测试工作做充分,给弄出来的好效果。
看完表象,再看一下本质。
1. 小米SU7采用了首创的“直接+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 热泵系统很复杂,我向科班出身的
所谓直接,就是用冷媒直接冷却加热;所谓间接,就是用冷媒和水路换热,再用水路冷却与加热。
直接的好处就是快,但对座舱来说不够温和、不够均匀;间接的好处就是温和,而且在极冷的情况下可以先用PTC+电机堵转来加热水路,使水温达到热泵工作范围,这变相拓宽了热泵的工作范围。
为了理解小米的方案,咱们来看看行业其它方案:
- 特斯拉:座舱直接热泵;三电间接热泵。
- 比亚迪:全部直接,也就是e平台3.0的“动力电池直冷技术”。
- 高合: 间接。这也是一年前去听的,他们也比较前沿,可惜以后就没了。贴一张他们的图吧(图1)。
- 小米:座舱三电都是间接+直接。
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细,分124 级的电池加热策略。这一点在充电的时候也有体会,很多车的充电功率往往是阶跃的,比如100kW的下一档就是105kW,小米则是100、101、102、103、104、105kW分好多档。加热也是如此。
第三个特点就是特别优化了除雾、防起雾策略。这对电车特别重要,因为不管热管理做得多发,一旦开启除雾就完蛋 —— 外循环+吹风,续航会再降低10%不止。一些电车是没做防起雾策略的,毕竟CLTC又不考。小米专门做了湿度平衡 AI 算法,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