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根据36氪auto的报道(图1),英伟达的Thor智驾芯片从原计划的「24年中量

根据36氪auto的报道(图1),英伟达的Thor智驾芯片从原计划的「24年中量产」已经推迟到「明年年中,且是入门版」

注:目前已知 Thor 有五个版本:

- Thor Super:2000T算力(据说已经无法推出)

- Thor X:1000T算力(首个方案可能是双Thor X方案)

- Thor S:700T算力(另一个主流方案)

- Thor U & Thor Z (两个打入门市场的方案,算力分别为500T和300T)

而此前宣布自研的三家新势力(蔚小理)可能从2025年开始逐步让自研芯片量产上车。(蔚来-神矶,小鹏-图灵,理想-舒马赫)

Thor 芯片推迟的原因主要是其 Blackwell 架构导致量产良率不高,而且散热设计也有问题,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图2)

接下来的剧情会如何推演?

英伟达也许会放弃其汽车智驾芯片业务...

原因主要是因为需求不足和业务占比不高:

- 需求不足:汽车智驾芯片的需求方主要是以中国车企为主的智能汽车品牌,但是在中美关系和车企逐渐考虑替代方案的影响下,需求将会逐渐萎缩。

- 业务占比不高:根据最新25年三季报的数据,汽车智驾芯片业务营收占比仅为1%;相比起来,数据中心业务(算卡)营收占比90%,同比增长112%。

你是老板,你押注谁?放弃谁?

另一方面,车企们的替代方案也基本收敛了,自研方案的大概率会走上芯片自研的路线,比如“蔚小理”等等;另外采购供应商的可能会采购供应商的“软硬一体”的服务,比如华为的ADS智驾+MDC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