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求助:近日,学校期中考试结果揭晓,几家欢乐几家愁。每次考试结果一出来,分数是父母和孩子逃不了躲不掉的话题。我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比较,跟过去的自己比,跟同伴比,跟同年级比,有比较就有伤害。成绩背后,做父母的究竟要看见什么呢?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答疑: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因为比了不该比的东西:分数;少了该比的东西:习惯。每一次考试,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意义不是比较,不是淘汰,而是一次诊断,诊断孩子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考得好高兴,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考不好庆幸,庆幸孩子还有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多从掌握知识的视角去审视一次考试,助力孩子掌握一门学科的全部,这才是家长应该关注的点。
成绩有起伏是一件正常的事,甚至是一件好事。如果要求一个孩子学业成绩始终保持高水平状态,就像天气一样,只能“日日晴”,不允许“雨疏风骤”,那孩子就会非常累,这种累是父母高期待的心累,是孩子不敢犯错的身累。如此,孩子可能只忙于学业,很少与生活连接。因此,父母要放下对分数的不合理期待,保护孩子向上和向善的原动力,不随意破坏他们对自己的觉知,帮助孩子蓄积前行的能量。
分数高低与孩子表现相关,应给予客观的反馈。有个男生书写开始马虎,阶段性练习考了意想不到的班级倒数。老师没有责备,而是告诉他:“只要书写工整,成绩自然会好。”妈妈接到儿子后,也没有训斥他,而是带着孩子出去吃了一顿,然后对孩子说:“吃得饱饱的,才有体力读书。”这个男孩不再自责,而是把精力放在自身,认真练字,专心读书,成绩提升是自然而然的事。
分数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育人必须有超越分数的价值追求。孩子考得好,那就保持学习的惯性,多拓展孩子的视野和格局,而不是增加刷题数量。分数考得一般的孩子,其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和努力程度等方面会存在“缺漏”。那就助力孩子主动起来,课堂专注一些,作业高效一点,日常做一些有利于提高思维力的训练题,目的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落后的孩子,态度往往懒散,学习行为错位,那就盯一下,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
成绩背后的下一层次是孩子行为和技能的闭环。一张练习,有的同学不是计算失误,就是审题不清,丢了自己不该丢的分数。孩子用粗心找借口,其背后恰是知识缺漏,而知识缺漏的背后恰是孩子行为和技能缺漏。一道计算题,孩子一眼看上去就觉得简单,于是信手写了一个得数,结果做错了,说明孩子做题的流程出了问题。题目该圈画的三个关键词,少看一个都不行;做计算题该有的步骤,不是想偷工减料就可以随意跳过去的。流程技能,正是孩子能听话、照做、一步一个脚印地按要求去做。
家长想要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最重要的还是提升他的“内驱力”,让他真正发自内心地做到“我想学”“我愿学”进而“我会学”。
“我想学”,关注孩子的情绪安全。生命的第一需要不是把知识学好,也不是具备学习方法和技能,而是“我想学”。有些孩子作业拖拉磨蹭,可能是习惯问题,也可能是父母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这就是常说的家长一辅导孩子就“鸡飞狗跳”。成绩出来,一定要优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即使不接纳孩子磨蹭、书写马虎等行为,也要尊重出现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
“我愿学”,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当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信任、尊重与关爱的关系时,这种正面情感能促进大脑多巴胺、血清素等的释放,从而激发孩子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也就是“我愿学”。这里最难改变的是家庭,一些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的问题恰恰是生命动力出现了缺失,是父母教育出现了问题。
“我会学”,指导孩子具体行为和技能流程。一切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孩子有了情绪安全,产生了学习内驱力,这时,家长或老师要再助孩子一臂之力,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精细的行为和技能管理。书写不认真的,练书写;计算偷工减料的,不得少一个步骤;心不定,先运动一下,情绪调节好再写作业。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抓大放小,允许犯错,允许成绩起伏;但对孩子的流程技能不可抓大放小,细节要求要训练到位,培养“提笔不错、一遍就对”的能力,这就是流程能力。坚持下去,“我会学”了,成绩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