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末,有四架“敌机”突然入侵中国,随即指挥部下令立即歼灭,可一连下了7次命令,都遭到一营长反对,这让指挥部勃然大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营长为何要抗命呢? 在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光辉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陈辉亭,他作为“英雄营”的第三任营长,他以其独特的经历成功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一段传奇。 他踏入军旅生涯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地空导弹部队的建设与战斗中。 在部队里勤奋好学,对军事技术和战略有着极高的领悟能力,他慢慢的崭露头角。 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是一场七次“抗命”的事件。 在广西南宁设防时期的一天中午,一场虚惊正在悄然的来临,空7军航修厂一架战斗机试飞时偏离了航线。 雷达先是丢失目标,待返回时竟然被误判为“敌机”上报,空7指挥所迅速命令4架战斗机进行拦截。 当时他身处阵地之上,亲眼目睹4架战机从机场腾空而起。 这四架战斗机搜索无果返航,却又被认定为“敌机”,指挥所向陈辉亭所在的二营下达了“消灭敌机”的命令。 第一次面临抉择的时候,他没有盲目服从一旦开火,若真是己方战机后果不堪设想。 他当即建议指挥所,命令从宁明机场起飞的战机返航时避开二营战区,指挥所却回复“宁明机场无我机起飞”。 4 架“敌机”正快速飞向二营战区,指挥所多次严厉下令“消灭目标!” 他在命令部队做好导弹发射准备的同时,依然坚定地多次建议指挥所核查宁明机场升空我机。 随着“敌机编队”逐渐靠近,距离二营仅 17 公里,已然进入最佳射程范围,战机稍纵即逝。 服从命令发射导弹,对于陈辉亭和他的部队而言并非难事,可一旦失误将成为国家军队的罪人。 抗拒命令不打极有可能遭受军法审判,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辉亭坚守内心的判断,选择了后者。 当指挥所第 7 次下达的命令的时候,发射导弹人的大拇指已放在发射按钮上时,只等着一声令下。 他想都没想就直接拉开引导技师的手,并且让操纵员再次识别那战斗机是不是“敌机”。 识别过后他们异口同声报告“不像敌机”,陈辉亭再次请求上级查实是不是我们丢失的4架战机。 他的执着与坚持打动了上级的指挥员,一番细致的核查后真相大白的判断准确无误。 上级立刻下达指令,命令进入二营空域的战机加速驶离,但是那4架战斗机产生出了巨响,那声音与相邻高炮部极为相似。 参谋长报告:“高炮部队已经开火”这一消息让本就紧张万分他更加雪上加霜。 他的内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他下令发射导弹能在瞬间摧毁目标,但他清楚的知道,一旦犯错一切都无法挽回。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战场洞察力,仔细观察着“敌机”的飞行轨迹。 当他发现“敌机”逃离的方向并非公海而是南宁时,他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这一定是我方战机! 他咬紧牙关坚守住自己的判断,始终没有下达那道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的发射命令。 指挥所传来了令人欣慰的消息:“不要攻击!是我机,已加速撤离!” 他用他的超乎常人的勇敢,成功地化解了这场一触即发的“乌龙危机”,是一位力挽狂澜的英雄,守护了国家军队的荣誉与尊严,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巨大损失的悲剧。 在这次事情过后,他还全程参与二营四战四捷的战斗,指挥击落美制蒋军高空侦查机一架,并且荣立了很多战功。 尤其是他7次“抗命”,避免了一场大很大的损失,后任师参谋长、师长、地空导弹学院院长、空军副参谋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的军衔。 在日常的训练和作战指挥中,他注重培养战士们的专业技能和战斗精神。 他亲自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 他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在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书写着壮丽的篇章。 参考资料 【1】红歌会网 从军英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