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BO 昨晚一个小遭遇,不小心切身感受了下如今院线市场跟行业生态有多不堪。
来影院观看《误判》,遇到了放映事故:画面没显示完全,从映前贴片起连续几支预告片,左上角的片名就只露出半截。相当于做了个放大裁剪,推测是宽幅遮幅弄错了。
这种情况其实不算啥事,之前遇到过不止一次,多是因为负责放映的工作人员没仔细注意导致的(常出现在小一点的影城,这次也是买票决定仓促,没专门跑大影城),一般去打个招呼就可以立刻改回来。
于是我抢在正片开始前走出影厅,恰好看到刚进检票口时那位负责检票的小妹妹,让帮忙反馈下情况。确认她转述给同事后,我就回影厅等问题处理。
但实际情况是,放映问题在正片演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没能得到解决。画面虽能看清前景里人物的完整面孔,看得到字幕,多数时候似乎没大影响。但眼神犀利点不难发现,取景构图不对劲,特别是中后景的人物在画面两侧的脸时不时只剩一半了。
于是我又不得不出影厅去反馈一次情况。当时是一种极其不情愿的心情,不仅是因为不喜欢影院看电影被打断的感觉,也是因为开头甄子丹那一顿火爆猛打的动作戏,让我生怕这一走会错过重要和精彩的部分(听人说这片文戏更出色)。
检票小妹妹显然不是这方面专业人士,第二次见我反馈后,便联系“负责”放映的工作人员来跟我当面沟通。
可在跟这位管放映的小哥聊了没两句后,我就知道,他显然也不是这方面专业人士。因为在对话过程中,他对这种情况表现得几乎像是一无所知,从没遇见过。
我也很快意识到继续聊下去效果不大,便跟小哥明确了一点:自己诉求很简单,就是正常看个电影,目前有多大可能把画面调回来。
这个小哥态度很好,显然想帮忙,就是确实没见过这场面,只能诚恳地表示,自己在退票方面能帮上忙。
我选择先将就回去看电影,要是后续放映没出现特影响观感的情况,这次就算了。可刚坐下来没两分钟,画面左侧几个大字(从当时情节来看,应该是“开庭日”之类的字样)只显示了最后半个字。
于是我最终还是离开影厅,选择退票了。
检票小妹妹第三次看到我为这事出来,估计立刻在头脑里演绎出千百种顾客要把自己怎样吃掉的情形,在我刚开口没把话说出来的那一刻,就连忙向我循环重复道:
“我现在就联系工作人员处理”
“这次会是另一个工作人员”
“实在不好意思”
“麻烦稍等一下”
我见状吓得反过来劝她两句“慢慢来,不急”。也是这个时候,我仔细观察了一眼,才发现这个小妹妹真的非常小,像是刚出来打工的人。那肯定是很怕这种被夹在顾客和单位中间的场面。简直就把“急”字写在脸上。
这家影城应该是没别的工作人员了。因为小妹妹说的来处理我请求的“另一个工作人员”,还是刚刚那位小哥。
我也又注意到,小哥应该是前台负责售票和零食的工作人员。而很可能在这个时间点,就剩这几个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来负责整家小影院的运营了。
而我之所以说,这次本不起眼的经历让自己切身感受了下市场生态不堪,一个是因为我忍不住从工作人员角度来回想,小哥当时在跟我沟通放映问题的时候,会不会非常害怕顾客要提出见经理的请求?会不会他说自己处理不了放映技术问题,不仅是因为自己非这方面专业,也是因为他不敢在这个时间点去打搅休息了的同事跟领导,怕影响到业绩饭碗?
另一个是因为,从影迷角度来看,当观影效果出现问题时,对策是不是经常就剩下退票改场这一种选项,而不是解决技术问题跟恢复放映体验呢?
我个人这次遭遇其实没啥损失,票退了,路费为0(如之前所说影城很近走路就能来),不过就搭进去了一点时间。可要是那些专门大老远跑来特定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投入了一定时间跟燃油费,碰到这种情况,也可以简单用退票来打发吗?
我忽然又想起来在我那场放映里,还有六七个观众买票了入场了。而大家似乎一直没注意到其中的技术问题。
于是我就想,从负责放映的工作人员,到获取体验的观众,似乎连当下仅存的一点工作人员跟观众顾客,都满不在乎观影效果怎样了。好像只要还有一行字幕,还出现一些会动的画面,就相当于在放电影跟看电影了。
既然观影效果已经无足轻重,那这产业现在是靠什么维持下去的?
我没想明白。
因为没想到会对这次简单的小遭遇冒出了这么多想法,我从影城走到家才注意到,自己当时离得太匆忙,以至于有个人物品落在座位上了,于是又回头专门跑了一趟。到了影城,守点到放映结束,我注意到自己那场放映的观众都出来了。看着大家表情都挺高兴的样子,我一来觉得电影应该很不错,二来又冒出来一连串问题:
当时我走前是不是该提醒这些观众放映存在技术问题?
我一声不吭就走是不是有罪?
可人家能理解我说的技术问题是什么吗?会不会当我是神经病?
我来到检票口想说丢东西这事,却发现检票口的那个小妹妹不见了。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在场,以至于旁边两个即将入场的观众,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直接跨过检票口。
我似乎本能意识到她为什么不在了,于是朝着影厅径直走过去。果然,那个检票小妹妹忽然从厅口出来,一手拿着她刚打扫完的清洁工具,一手拿着我当时落下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