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武汉必须严格“封城”的李兰娟院士,初中时差点辍学,多亏善良的班主任,帮她靠着助学金读完初中。
当夜深人静,只有寒风在呼啸时,家家户户都关紧了门窗,躲在被窝里正睡得香甜。而此时此刻,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却正在火车上,心系疫区,急匆匆地奔赴那遥远而危险的战场。这一位老人,就是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一个从浙江省绍兴县下贫苦农家走出的女孩子,历经艰辛和苦难,最终成为了中国医学界的“女神医”,被称为“中国传染病学界的常青树”。
小时候,李兰娟的父亲因为病痛难忍,不能干活儿,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她母亲那纤弱的肩膀上。她的母亲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挑着山货到30公里外的地方去卖来维持生计。
李兰娟从小懂得家庭的困境,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当她面临辍学时,连泪水都显得那么奢侈。后来,她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凭借助学金得以继续上学,这也是她后来始终不忘贫苦人家的恩情,常常义务为穷人看病的原因之一。
高中毕业后,李兰娟怀揣着梦想回到了家乡,做起了中学代课老师。但是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农村里每家每户的疾苦,她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于是,当公社请她当老师,每月可以挣到24块钱时,她却毅然选择了每月只有5个工分(1毛钱)的赤脚医生这条路。这种选择,让不少人觉得她真“傻”,而她却是“清泉石上流,一诺千金”。
作为赤脚医生,李兰娟经常背着药箱走家串户,为乡亲们治病。她还亲手采集、炮制中药草药,满足村民的医疗需求。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节约出来的医药费,让1300名百姓都体会到了医疗的便利和实惠,成了当地百姓口中“真情医生”。
而李兰娟不仅是一位脚踏实地的赤脚医生,她还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一次参加浙江医科大学深造的机会中,她没有放弃,而是抓住了这个学习的良机,成为了传染病学领域的专家。
李兰娟说:“我喜欢多学习一些东西,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我都不放弃。”她的这种态度让人们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起点低,也能靠自己的努力飞得很高。
后来,她与丈夫郑树森,一个同样有着坚定信念和不凡成就的医学专家结为了夫妻。他们共同追求医学事业,不仅仅是为自己的事业划上圆满的句号,更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他们的生活方式简单,甚至有些“清寒”,但他们却用智慧和奉献,换来了别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
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疫情的防控一线。李兰娟一次次地带领团队奔赴武汉,她要让死亡率降到最低,她要让患病者看到希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医生”。
李兰娟院士,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学而不厌”,什么是“一心为公”。
她用她的坚持和努力,让我们知道,医学之路虽艰,但只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总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0.11.27李兰娟:从赤脚医生到一国院士,出身贫寒的她靠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