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的军事才能, 明显高于李宗仁,为何在桂系始终是千年老二? 原因一, 李白约定不内讧。 李宗仁白崇禧都是广西人, 他们也都知道金田起义的故事。李宗仁白崇禧谈到洪秀全杨秀清从广西起兵建立太平天国, 对天京事变感到惋惜, 他们约定彼此绝不做第二个“洪杨”。 但凭什么李宗仁做了老大, 白崇禧成了老二呢? 原因二, 支持李宗仁做大哥的人更多。 1924年1月,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将领响应广州国民政府的号召, 打倒了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 新桂系取代了旧桂系, 谁来做新桂系的老大?黄绍竑提议李宗仁做大哥。 黄绍竑是新桂系三巨头(即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之一, 他的话是很有分量的。新桂系集团中, 确实大部分人更支持李宗仁做领袖。 至于白崇禧, 他当时已经有“不能容人”的恶名了。 原因三, 李宗仁大局观更强。体现在四点上面。 第一点, 1924年, 白崇禧主张杀陆荣廷, 李宗仁反对。 1924年, 新桂系击败了旧桂系, 如何对待旧桂系陆荣廷及其党羽? 白崇禧主张处死陆荣廷、谭浩明、李静城、陈继祖等人, 李宗仁黄绍竑不同意, 他们认为杀陆荣廷不利于广西的稳定, 也违背了革命精神。 最后, 陆荣廷发表通电下野, 交出军权政权离开广西, 安享晚年。 如果照白崇禧的意思杀了陆荣廷, 短时间内广西是太平了, 然而忠于陆荣廷的残部尚有数万人散落两广各地, 势必打着为陆荣廷等人报仇的旗号祸乱两广, 到头来即使李宗仁清除了这些叛乱分子, 也会留下一堆烂摊子。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白崇禧只是单纯的从军事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而李宗仁是从战略全局来考虑问题。 也因为白崇禧主张杀掉陆荣廷, 他当时就得到了“不能容人”的评价。黄绍竑也因为这件事,支持李宗仁而不是白崇禧做新桂系领袖。 第二点, 1930年中原大战后, 黄绍竑倒戈,白崇禧要杀黄绍竑, 李宗仁送佛送到西。 1930年中原大战, 阎锡山、冯玉祥、桂系联合围攻蒋介石, 结果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精兵入关抢地盘, 导致东三省都是老弱病残留守, 九一八的隐患就此埋下)支持蒋介石, 蒋介石最终获胜。 面对这个结果, 时任广西省省长黄绍竑和蒋介石私自议和, 口声声说“最钦佩李宗仁”的黄绍竑改口批评李宗仁, 他要脱离桂系, 去南京政府任职。 白崇禧很生气, 他建议杀掉黄绍竑。李宗仁反对, 说, 世人都知道我们三人亲如兄弟,如果杀了黄绍竑, 那桂系就没有信义可言,一定会分裂。人各有志, 随他去吧! 李宗仁送佛送到西, 不仅让黄绍竑安然离去,还让他带走了两个营的亲兵。 李宗仁的做法是对的。假如黄绍竑在1930年就死了, 那桂系在1930年就得解体, 那李白二人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力对抗蒋介石的中央军。 李宗仁放走黄绍竑, 也在日后得到了回报。抗日战争时期, 担任军委第一部部长的黄绍竑对李宗仁的第五战区给予了诸多关照。1948年李宗仁竞选副总统, 黄绍竑也大力支持李宗仁竞选。 第三点, 1948年国民党行宪选总统副总统,李宗仁参选。 1948年国民党竞选总统和副总统, 当时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参加竞选副总统。 李宗仁放着好好的北平行辕主任不当, 非要去争一个有名无实的副总统, 为的什么? 白崇禧说, 蒋介石肯定不会支持李宗仁参加竞选, 如果李宗仁硬要竞选, 势必引起他和蒋介石之间的严重摩擦。黄绍竑直接对李宗仁说:“既吃不到羊肉, 何必惹一身膻呢?” 但是才过了几个月,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相继爆发, 傅作义被瓮中捉鳖封锁在北平。直到此时, 白崇禧才明白李宗仁的高明之处。如果东北丢失, 华北也肯定保不住了, 而且华北本身就是个烂摊子。所以李宗仁借竞选副总统这个理由, 金蝉脱壳, 堂而皇之的离开北平。 第四点, 1949年的战和。 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前, 国民党政府上任不久的代总统李宗仁, 知道凭借国军残余兵力难以抵挡势如破竹的解放军南下大军, 便将维持南方半壁的希望寄托于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