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用马耕地而不是牛?看完又涨知识了! 第一,马直肠子,吃了没怎么消化就拉,牛反刍,可以把草的营养压榨的最极限,更别说草在胃里滞留发酵,微生物本身也含蛋白质,使得牛少量草营养也能均衡。所以草多的地方能养的起马,人多草少的地方养不起马,这是自然选择了。另外,牛吃的杂,成本低,马的饲养成本太高。 第二,欧洲选择用马耕地而不是牛,这一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①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马在欧洲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时期,当时马就被广泛用于军事和交通领域,而牛更多地被用作食用和祭祀。这种对不同动物用途的不同划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些动物的认知和评价,并影响了后来的选择。此外,欧洲的地形多样,许多农田位于山区或河谷,这些地方的空间有限,不适合体型庞大的牛只活动,而马的灵活机动性使得它能够轻松应对这些复杂环境。②从经济角度来看,尽管马的饲养成本较高,需要精细的食物和维护,但马的速度和耐力更好,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更大的距离。这使得马在运输和市场交易中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帮助农民更快地将粮食运送到市场。此外,马的饲料燕麦与人类对谷物的需求相冲突,而牛只需要放牧在不适合种植作物的草地上,因此在某些地区,马的使用也避免了利益冲突。③技术上的创新也促进了马在农业中的使用。例如,欧洲引入了适合马使用的马颈圈和铁制马蹄,这些技术提高了马的牵引力和耐力,使其成为更有效的耕作动力。在中世纪,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如三圃制的推广,农民有足够的粮食喂养马匹,这进一步推动了马在农业中的使用。④此外,在一些地区,尽管牛比马便宜且耐用性更好,但由于牛的使用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而马则可以适应更小的地块和复杂的地形。因此,在一些土地资源有限的地区,马成为更合适的选择。总而言之,欧洲选择用马耕地而不是牛是由于历史传统、地形条件、经济考量和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一选择不仅反映了欧洲人对环境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智慧和实践。 第三,马不耐热,在欧洲那种高纬度和地中海气候可以活得滋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占了大部分的中国,所以中国地温度更高,再加上马的散热不如牛,牛天热可以自己泡水里,马不行,在中国夏天,马会热死。另外,马太娇贵了,而且马作为对抗骑兵的工具,军用更优先。 第四,还有品种育种因素,欧洲培育出了适宜耕田的冷血马,体力耐力等特性类似牛了,除了消化系统还是拉胯。另外,还说明牛的特性更适合耕耘,不然欧洲为什么搞出来专门的冷血马。 第五,古代那会,欧洲还没改良马挽具,马耕其实是欧洲工业革命以前的农业革命才开始大规模的。我记得有本书讲过,马耕是牛耕的五倍速度,唯一缺点是马需要吃大量粮食,所以那会欧洲农场主都开始大量使用马耕,但很多只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还是使用牛耕。 第六,牛吃秸秆就行,所以牛不与人争粮,适合农耕社会。马必须有牧草才能养活,种牧草就不能种粮食,所以马是与人争粮的,不适合农耕社会。此外,古代中原养马的都是贵族或军队,所以也特别昂贵。另一方面,适合马耕的地方同样也适合机械化农业,适合牛耕的地方机械化也比较难。所以现代人接触耕马更少,更容易把耕地和牛联系起来。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