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司马懿为什么敢在指洛水为誓之后出尔反尔? 其实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誓这事, 虽然是

司马懿为什么敢在指洛水为誓之后出尔反尔? 其实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誓这事, 虽然是背信弃义, 但在魏晋时期对司马懿本人风评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当时人大多认为这是司马懿的功绩, 而曹爽确实是罪人。 比如毌丘俭起兵时就没有因为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批判司马懿, 反而说他“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 毌丘俭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在政治孤立司马师,把司马师从司马家切割出来, 不过也能从中看出司马懿诛杀曹爽, 在当时大多数曹魏臣子眼中看来不算什么罪过。 后面干宝、习凿齿还把司马懿诛杀曹爽作为司马懿的重大功绩论述。 【故能西禽孟达, 东举公孙, 内夷曹爽, 外袭王凌。神略独断, 征伐四克, 维御群后, 大权在己。于是百姓与能, 大象始构。】 【魏武既亡,大难获免,始南擒孟达,东荡海隅,西抑劲蜀, 旋抚诸夏, 摧吴人入侵之锋, 扫曹爽见忌之党, 植灵根以跨中岳, 树群才以翼子弟, 命世之志既恢, 非常之业亦固。】 在晋朝官方意识形态中, 司马懿诛杀曹爽更是替天行道。 【于铄皇祖, 圣德钦明。勤施四方, 夙夜敬止。载敷文教, 载扬武烈。匡定社稷, 龚行天罚。经始大业, 造创帝基。畏天之命, 于时保之。】 【圣祖受天命, 应期辅魏皇。入则综万机, 出则征四方。朝廷无遗理, 方表宁且康。道隆舜臣尧, 积德逾太王。孟度阻穷险, 造乱天一隅。神兵出不意,奉命致天诛。赦善罚有罪,元恶宗为虚。威风震劲蜀, 武烈慑强吴。诸葛不知命, 肆逆乱天常。拥徒十余万, 数来寇边疆。我皇迈神武, 执钺镇雍凉。亮乃畏天威,未战先仆僵。盈虚自然运,时变故多艰。东征陵海表, 万里克朝鲜。受遗齐七政, 曹爽又滔天。群凶受诛殛, 百禄咸来臻。黄华应福始, 王凌为祸先。】 即使到了东晋后期, 曹爽依然是罪人。王国宝害怕自己放弃抵抗落得曹爽下场, 然而王珣说这是什么话, 你有曹爽那样的罪过吗?何况王恭怎么能与司马懿相提并论呢? 然后王国宝一度也被说服了, 可见在他看来曹爽确实是罪人, 而自己没那么大罪过。 【珣曰:“王、殷与卿素无深怨, 所竞不过势利之间耳。”国宝曰:“将曹爽我乎?”珣曰:“是何言欤! 卿宁有爽之罪, 王孝伯⁺岂宣帝之俦邪?”】 【珣劝国宝放兵权以迎恭, 国宝信之。】 当然, 虽然魏晋士人对司马懿杀曹爽没啥批判, 但司马懿诛夷名族, 自然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所以后面王导用此事“提醒”过司马绍,不过这就是另一码事了。 当时朝廷上的意见大体如此, 至于民间对司马懿杀曹爽这事可以说没啥反应, 毕竟和百姓没啥关系。 【广曰:“凡举大事, 应本人情。曹爽以骄奢失民, 何平叔虚华不治, 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 民习于旧, 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 声震天下, 同日斩戮, 名士减半, 而百姓安之, 莫之或哀, 失民故也。】 而对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开始持广泛批判态度的风气, 理应是起自唐初。因为李世民亲自给高平陵之变定了性, 认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是乱臣之举。 【天子在外, 内起甲兵, 陵土未乾, 遽相诛戮,贞臣之体, 宁若此乎! 尽善之方, 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 岂东智而西愚? 辅佐之心, 何前忠而后乱?】 不过即使如此, 李世民也没有单独把违背洛水之誓单拎出来批判, 毕竟杀降这事李渊没少干, 李世民还是要给他爹留面子的。 那么对于本问题, 司马懿出尔反尔、斩草除根在政治斗争中并不少见, 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司马懿并没有因此被批判, 反而还成为了司马懿的功绩。 至于李世民成为唐朝皇帝的事情, 司马懿又怎么能预料的到呢?

评论列表

[耶]
[耶] 3
2024-12-10 20:54
你列一大堆评价全是晋朝的,就好像让唐朝人评玄武门之变,宋朝人评黄袍加身一样,全是英明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