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郑强做报告说“屠呦呦先生”,马上有人反驳道:女的怎么能称呼先生?”郑强气愤地说:“你有没有文化?” 在很多的观念中,“先生”这一词通常都是用来对男性的尊称,如果用来称呼某位女士为“先生”,听起来总是感觉怪怪的。其实在过去,将女士称为“先生”,是对其的一种至高的评价,说明这位女性在某种行业内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贡献。 而像一些被称为“先生”的卓越女性也不在少数,比如我们熟知的杨绛,宋庆龄,何香凝等等,她们曾经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为国家的民族事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这是世人们对她们的认可和敬仰。 而在当代,也有一位值得我们大家称赞的“女性先生”,她就是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在医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项的科学家。 2015年,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对治疗人类的疟疾有着显著的成效,她的这一发现,挽救了很多深受其病困扰患者的生命,不仅是我们国人在医学领域上的荣誉,更是世界人民的福音。 屠呦呦在诺贝尔领奖台上,还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小插曲”...... 当屠呦呦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时,此时的她因为身体不便坐在了椅子上,结果发现话筒线太短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瑞典著名医学家安德森赶紧跑上前,单膝跪地,亲手举起话筒放在了她的跟前。 一直等到屠呦呦演讲完毕后,他才缓缓起身,随后两人相视一笑,屠呦呦也对他的举动表达了感谢,就连医学界德高望重的专家都对屠呦呦十分尊敬,由此可见,她的这一发现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1930年,屠呦呦出生在一个比较重视教育的家庭,虽然条件不富裕,但是父母对女儿的培养很是精心,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屠呦呦可以坐在学堂上,对她来说无疑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在她16岁那年,她染上了肺结核,病痛的折磨时常让她傍晚难以入睡,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她决定要投身于医学的学习,立志有一天能够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让那些患病的人不再忍受病痛。 当时国内“疟疾”这个病比较严重,屠呦呦就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领域,为了能找到有效抑制环节疟疾的药物,她查阅了大量的古书资料,把这些药材一遍遍地进行提取试验,记录着这些数据。 为了测试药效,甚至冒着风险亲自试药,最终历经多年的研究,成功发现了青蒿素,为我国的医学行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网红校长”郑强教授的一次演讲中,当谈到科学家屠呦呦时,他启用了“先生”这一崇高的称呼,当时台下就有人提出质疑表达不满,郑强教授随后就坚定地给出了回应:“先生”这个称呼使我们中国的文化,屠呦呦女士对国家和世界的医学行业做出的贡献突出,“先生”这一称呼,她实至名归! 参考资料: 有一次,郑强做报告说“屠呦呦先生”,马上有人反驳道:女的怎么能称呼先生?”.--海峡新干线.--2024-12-05 17:19·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栏目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