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1年,河南一名37岁的男子因家境贫困,没能成家,母亲为此整日愁眉不展。谁料

1991年,河南一名37岁的男子因家境贫困,没能成家,母亲为此整日愁眉不展。谁料,他却不顾母亲阻拦捡回一个残疾男婴。没想到,24后,男婴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爸,今年咱们的鸡蛋销量突破10万枚了!"丁转成兴奋地朝父亲喊道,脸上满是自豪。丁金铨笑着点点头,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欣慰。他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24年前那个改变他命运的夏天。

那是2000年的一个闷热午后,37岁的丁金铨还是个单身汉。在他们村,像他这样年纪的男人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可他因为家境贫寒,连媒婆都不愿登门。

那天,他干完农活正要回家,忽然听到路边草丛里传来微弱的婴儿啼哭声。他循声找去,拨开茂密的杂草,看到一个被遗弃的男婴。婴儿浑身发紫,小脸皱成一团,看起来情况不妙。

丁金铨心里一紧,也顾不得多想,赶紧把孩子抱了起来。他脱下身上的粗布衫裹住婴儿,快步往家里赶。

回到家,丁金铨的母亲看到孩子,立刻皱起了眉头:"这孩子怕是有病,咱家的日子本就不易,哪里还养得起?"

丁金铨看着怀里的婴儿,心中一阵挣扎。他知道母亲说得对,家里连自己都养不起,更别说再添一张嘴。可是看着这个无助的生命,他又于心不忍。

"妈,既然老天爷把他送到咱家门口,那就是缘分。我们养他吧。"丁金铨坚定地说。母亲劝不动儿子,只能含泪点头。

丁金铨给孩子取名"丁转成",意思是到了他这里,生命就会转好。然而,现实比丁金铨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带孩子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丁转成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无法正常站立行走。为了给孩子治病,丁金铨忍痛卖掉了家里唯一的耕牛。

没了耕牛,农活全靠人力。丁金铨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直到天黑才回家。他的手掌因长期劳作而布满老茧,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粗糙。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做饭洗衣,常常忙到深夜。

虽然日子苦,但看到丁转成一天天长大,丁金铨觉得一切都值得。他细心照料孩子,每天给丁转成按摩腿部,希望能改善他的行动能力。

丁转成很懂事,从不挑食,父亲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他还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忙做家务,比如擦桌子、叠被子。

丁转成上学后,因为走路姿势特殊常常被同学嘲笑。有一次,他哭着回到家,说再也不想去学校了。

丁金铨心疼极了,决定让儿子在家自学。他省吃俭用买了台旧电视,父子俩一起看教育节目学习。丁金铨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陪着儿子一起学习,遇到不懂的就去问村里的老师。

几年下来,丁转成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还学会了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邻居们都说他说话像新闻播音员,清晰响亮。

时光飞逝,丁金铨渐渐老了,佝偻的身影让丁转成心疼不已。14岁那年,丁转成暗自下定决心要自己创业,改变家里的生活。

他先是尝试摆地摊,卖些小百货,结果连本钱都没收回。又试着养羊,可因为缺乏经验,羊群染上疾病,死了一半。看着自己的失败,丁转成很是沮丧。

但丁金铨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一如既往地鼓励:"没事,儿子,咱们东山再起。"

为了支持儿子创业,丁金铨向邻居借了3000元。这次,丁转成选择了养鸡。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照料鸡群,用山泉水喂养,让鸡吃青草和虫子。很快,他家的鸡蛋和鸡肉就以品质上乘在当地出了名。

丁转成还把养鸡的日常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他质朴的话语和坚强的意志打动了许多网友,鸡蛋的销量节节攀升。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2年全国鸡蛋产量达到3386万吨,比上年增长1.5%。

在这个大环境下,丁转成的养鸡事业也蒸蒸日上。

生活终于有了起色。有一天,丁转成卖完鸡蛋,特意买了半只烧鸡带回家。

父子俩围坐在桌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丁金铨夹了一块鸡肉放在儿子碗里,红着眼眶说:"儿子有出息了,我心里高兴。"

现在,丁转成已经盖起了新房,还建了小型养殖场。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甚至登上了央视《谢谢你来了》的舞台。在节目中,主持人涂磊问丁金铨:"当初收养丁转成,你后悔过吗?"

丁金铨坚定地回答:"若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选择。孩子无依无靠,实在可怜。"丁转成含泪对父亲说:"爸爸,谢谢你养育我长大,以后我来照顾你。"

这段无血缘的父子情,让许多观众为之动容。如今的丁金铨,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

每当有人夸赞他,他总是憨厚地笑着说:"这都是应该的。"回望过去24年,丁金铨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那个被他捡回来的弃婴,如今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而对丁转成来说,父亲的无私大爱给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一颗感恩的心。他常说:"没有爸爸,就没有今天的我。"

这对父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它告诉我们,只要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