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司马懿为什么敢在指洛水为誓之后出尔反尔?

想象一下,一位权倾一时的霸主,在洛水之畔庄严起誓,誓言忠心无二。然而,誓言犹在耳畔,他却已翻脸无情,朝堂之上,血雨腥风。此人,便是司马懿。他背弃誓言,诛杀曹爽,这一举动,在当时,竟被视为“功绩”?

在魏晋时期,司马懿的这出“大戏”,并未引起多少非议。毌丘俭起兵反抗时,也未曾以此事指责司马懿,反而赞誉他“安定华夏”。这并非阿谀奉承,而是当时政治环境的真实写照。司马懿诛杀曹爽,在许多曹魏官员眼中,实则是利国利民之举。

后世史书,更是将此事作为司马懿的辉煌战绩来记载。官方口径一致,称司马懿是替天行道,挽救社稷。这套说辞,直至东晋时期,仍有人深信不疑。甚至有人以曹爽为例,警示他人,言下之意,你的罪过还未及曹爽。

当然,司马懿的雷霆手段,诛杀名门望族,也招致了不少非议。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在当时,普通百姓对此并无多大反应,毕竟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

对司马懿这一出尔反尔的行为进行广泛批判,实则是唐朝以后的事。李世民视司马懿为乱臣贼子,但李世民也未曾单独批判他违背誓言,毕竟他的父亲也有过类似举动。

因此,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司马懿的背信弃义,并不算得什么大事。政治斗争,历来残酷无情。他成功了,历史便记住了他的“功绩”。至于后世如何评价,那便是另一回事了。司马懿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论列表

没事看看热闹拱拱火助助威
没事看看热闹拱拱火助助威 2
2024-12-08 22:22
既然条约是用来撕毁的,那么“誓言”在野心家这里也还不如一个屁——味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