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偷听投广告是错觉吗?专家:偷听不存在的!网友:我信你个鬼!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刚跟朋友聊完某款新出的手机,转头打开淘宝,首页就出现了这款手机的广告。那一刻,你心里是不是咯噔了一下:难道我的手机在偷听我? 先来看看专家怎么说。据央视新闻报道,多位网络安全专家表示,App几乎不存在偷听用户对话的可能性。理由如下: 能耗问题:长时间开启麦克风会大幅增加手机能耗,导致电池迅速耗尽,手机变砖。 噪音处理:现实环境中噪音复杂,App需要具备降噪、方言识别等高级技术,成本高昂。 权限提示:现代操作系统在App使用麦克风时会有明显提示,用户很容易察觉。 2021年1月,央视新闻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了App偷听的实验测评,结果显示没有发现任何一款App存在偷听行为。2024年,网络尖刀创始人曲子龙及其团队虽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App在后台监听用户对话的功能,但这仅限于实验环境,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存在此类行为。 从商业角度看,App偷听用户对话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巨大。一旦被发现,App开发者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刑事处罚。相比之下,通过用户的搜索记录、浏览记录等公开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成本更低且效果更好。 用户之所以感觉被“偷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效应和幸存者偏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容易记住那些与自己对话内容相符的广告,而忽视那些不符合的广告。这就像你买了一辆新车,突然发现路上到处都是同款车一样。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许多App提供了管理个性化广告的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是否接收个性化广告。同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App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透明度不断提高。 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呢? 1. 谨慎授权:不要随便给App授权敏感权限,尤其是麦克风和定位。 2.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和App数据,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3. 使用隐私工具:安装一些隐私保护工具,如广告拦截器和隐私浏览器。 4. 关注法律法规:了解最新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手机偷听聊天内容困扰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