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湖北,女子吃了错送的外卖后,给了外卖小哥差评,外卖小哥看到,无法接受,晚上持刀上门找女子讨要说法,“我请你吃饭,还扣我钱,凭什么?”网友得知事情真相后,事情发生了反转。 事件起因是顾客冯女士在某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晚餐。 当预计送达时间过后,冯女士未收到外卖员的通知,但平台显示订单已送达。 冯女士打开家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外卖包裹,餐品已经凉了。 更重要的是,包裹内的餐品与她所点的不符,订单地址也是其他地方。 基于这两个问题,冯女士给了这次送餐服务差评,并对外卖员进行了投诉。 当晚7点多,送错外卖的骑手出现在冯女士家门口。 该骑手手持刀具,试图闯入冯女士家中。 冯女士的丈夫将其推出门外,但外卖员仍在门外大声叫骂,并试图踹门。 冯女士随即报警。警察到达后,将冯女士和外卖员带到了当地派出所。 在派出所,外卖员表示如果拿不到钱,他会继续到冯女士家门口闹事。 随后,网上出现了另一个版本的事件经过。据称,外卖员发现送错订单后,立即准备更换正确的餐品,过程约6到7分钟。 但在此期间,冯女士已知餐品送错,却选择将错误送达的餐品食用。外卖员随后又送来了冯女士原本订购的餐品。这意味着冯女士实际上食用了两份外卖。 这个版本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对事件真相的讨论。一些网民认为冯女士的行为不当,因为外卖员已尽力纠正错误,而冯女士不仅享用了两份餐食,还给了差评导致外卖员被扣钱。 事件也引发了对外卖平台规则的讨论。许多人指出,平台的评分机制可能过于严格,容易导致外卖员与顾客之间的直接冲突。外卖员因一个差评被罚款,却缺乏适当的申诉渠道。 此外,"准时宝"等服务也成为讨论焦点。这类服务旨在提高送餐效率,但也给外卖骑手带来了时间压力。骑手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配送,否则面临赔付,这可能加剧骑手与顾客之间的矛盾。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用户认为冯女士的行为过于严厉,呼吁顾客应该理解外卖骑手的工作压力。另一些人则质疑外卖平台的规则是否合理,建议建立更公平的评价和处罚机制。 最终,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冯女士和外卖员达成了和解。冯女士退还了餐费,外卖员承诺不再骚扰她。 这起事件揭示了外卖行业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评价机制的合理性、骑手权益保护以及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等。它反映了在快速发展的外卖行业中,如何平衡服务质量、消费者权益和从业者权益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