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浙江,一男子在小学时前往银行存入200多元,岂料在28年后,只剩下8.67元,男

浙江,一男子在小学时前往银行存入200多元,岂料在28年后,只剩下8.67元,男子感到不可理喻,一查证,原来是18年前银行开始收取小额管理费,每个季度收取3元,但按照相关规定,男子存折属于“唯一账户”,不应收取小额管理费,并且按照银行规定,其具有告知义务,网友称:这是“雁过拔毛”!   左先生在整理衣柜时,偶然发现了一张老式存折,打开一看,上面存款人竟然写着自己的名字,而在账户上,更是有一笔215.16元的存款,从存入过后从未动过一分。   恍惚间,左先生的记忆被拉回到了1996年,那时候,他还是一名小学生,而在那一年,数学老师给他教授了存款如何用利率计算的相关知识,而学校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特地带领学生们在银行办理了存折。   当时,左先生为父母要来200多元,以自己的名义存了进去,而银行工作人员也为他办理了一张存折。   此后,这张存折一直被他珍藏了起来,一开始随着时间流逝,左先生从未忘记过存折的存在,在2005年,左先生还为它更换一张新的存折,当时,存折里连本带利一共是215.16元。   到了后来,左先生随着年龄增长,学业压力也变为了生活压力,逐渐把这笔215.16元的存折忘却,直到近日,他才偶然间整理衣柜时,这才回想起了它的存在。   如今找到了这笔“遗失”的存折,左先生想做个纪念,但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左先生还是决定把这笔钱取出来。   一开始,左先生也并未想到能取出来多少利息,可等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他,存折里面只剩下8.67元,让他有些不淡定了。   左先生接着向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张存折除了在2005年中途更换过一次,从未有过任何支取过一笔,不可能只剩下8.67元。   可工作人员接下来一席话,把左先生搞懵了。   银行一方表示,从2006年6月起开始,银行开始收取小额管理费,每个季度收取3元,18年期间一共收取210元,剩下的8.67元,差不多算是200余元产生的利息。   听闻此言,左先生在最开始的感到有些荒唐,再到最后有些愤怒,这是因为期间他查阅过资料,根据规定,银行是可以收取小额管理费,但却有一个例外:对于同一客户在一家银行开立的唯一账户,银行不可以收取小额管理费。   而左先生恰巧是该银行的“唯一客户”,因此,不应该被银行收取小额管理费。   于是,左先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银行方讨说法,而据银行行业业内人士称,左先生之所以被收取小额管理费,可能是与他并未对存折提供实名认证,因此,银行便统一收取小额管理费。   但不能否认的是,银行在收取相关费用时,有告知左先生的义务,此前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找不到左先生,但凭借着如今的技术手段,找到左先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另外,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重庆的哈女士和她的丈夫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小额管理费,不过她的情况,与左先生有些不同。   近日,哈女士的丈夫需要使用某一银行的储蓄卡办理贷款,恰好哈女士丈夫有一张闲置10余年的该行储蓄卡,于是便前往银行重新激活。   后来哈女士在该银行卡中转入了1000元,结果瞬间就被收走了173.90元的小额管理费。   虽然哈女士丈夫并非属于该银行的“唯一客户”,但夫妻二人不解的是,为何在重新激活储蓄卡钱,银行工作人员却不告知他们要收取小额管理费呢?   作为储户,他们应该享有知情权。   而目前,银行在知道左先生的问题后,果断帮助他完成了实名认证,并且协商退费事宜,尽管如此,针对收取小额管理费一事,还是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部分网友觉得,银行这是在“雁过拔毛”,但也有网友表示,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盈利性机构,需要管理极为庞大的储户,收取部分小额管理费也并不过分,但前提是需要履行告知义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贝壳财经在2024年12月03日关于《存款19年,215元变8元!小额管理费悄然“吞噬”存款》的报道。

评论列表

会当凌绝顶
会当凌绝顶 16
2024-12-04 23:20
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