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年,上甘岭战役中,一位年仅 16 岁的志愿兵突然尿急,他索性直接对着迫击炮尿了起来。没想到,就因为这一泡尿,竟彻底击垮了敌人的防线。 1951年深秋,四川中江县的一个小山村里,20岁的唐章洪站在征兵处前,他望着飘扬的红旗,暗自下定决心:为了保卫祖国,我愿意付出一切。 就这样,唐章洪踏上了参军的道路,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团第45团。初到军营的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 机缘巧合下,他摸到了炮管,仿佛在倾听它们诉说战场的故事。就在那一刻,他对炮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战场是残酷的。唐章洪永远记得他第一次实战的情景。当他精心瞄准的炮弹落空时,他感到天都要塌了。那一刻,他暗自发誓:我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炮兵! 从那天起,唐章洪像着了魔一样钻研炮兵技术。他常常一个人在训练场上站一整天,反复练习瞄准和发射。战友们都说他疯了,但唐章洪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保护自己和战友的性命。 唐章洪的汗水没有白流。唐章洪很快就成为了连队里最出色的炮兵。他还想出了一个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术,屡屡给敌人致命一击。 65天内,他用72发炮弹就消灭了100多名敌军,这个惊人的战绩在部队里传为佳话。 1952年10月,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当第一声炮响划破天际时,唐章洪知道,这将是一场惨烈的战斗。 战场上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唐章洪率领的炮兵连已经在阵地上持续奋战,不间断地向敌军据点发射炮弹。然而,随着激烈的交火持续,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开始显现——炮管热得发烫,温度急剧攀升。 只见炮筒已经变成了刺目的橘红色,热浪滚滚袭来。炮筒表面甚至开始出现细微的变形,仿佛随时可能因过热而爆裂。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唐章洪的头脑中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切实可行的方案。他果断决定用尿液来为炮筒降温! 看到战友们仍有犹豫,唐章洪二话不说,率先解开裤子,对准炮筒就是一泡热尿。"嗤嗤"的声音中,炮筒表面冒出阵阵白烟,温度肉眼可见地开始下降。 其他战士见状,也纷纷效仿。很快,炮筒的颜色从刺目的橘红逐渐变回了正常的金属色。 "快,装填弹药!"唐章洪一声令下,炮手们立即行动起来。"轰"的一声巨响,炮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敌军阵地。 最惊心动魄的时刻还在后面。当82毫米迫击炮的炮架被炸毁时,唐章洪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身体变成了炮台。 炮弹从他肩膀上呼啸而出的瞬间,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楚,但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就在这时,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在唐章洪身旁炸响。剧烈的冲击波几乎将他掀翻,剧痛如潮水般袭来。 然而,唐章洪咬紧牙关,强忍着即将失去意识的冲动,继续坚守岗位,指挥战斗。鲜血很快浸透了他的军装,但他的意志却愈发坚定。 危急时刻,唐章洪敏锐地察觉到,敌人即将突破他们的防线。他深知,此时若有丝毫退缩,先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危急关头,唐章洪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带头冲向敌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战友们开辟出一条生路。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撤退的命令终于传来。唐章洪组织战友们有序撤离,自己则选择留在最后,掩护其他人安全撤退。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却惊觉自己已被敌军重重包围。 生死存亡之际,上级的命令突然传来:务必再坚持五分钟,增援部队即将到达。 唐章洪没有丝毫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五分钟,是唐章洪一生中最漫长的时光。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那么长。 他的伤口在不断撕裂,鲜血顺着腿往下流。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手中的武器从未放下。就在他即将力竭的那一刻,增援终于赶到,将他从死神手中拯救。 战后,唐章洪凭借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和非凡勇气,被授予了军中最高荣誉——"特等功"。然而,对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士而言,真正珍贵的并非那枚闪耀的勋章,而是战友们敬佩的目光和后人感恩的心。 唐章洪的故事,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每个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精神,如同上甘岭的烽火,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参考信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文物故事第五集 | 唐章洪的迫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