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熊孩子坐高铁,一路上满嘴生殖器和脏话,乘务员提醒多次,熊孩子丝毫不知收敛,就在这时,一名东北姑娘霸气起身,对着家长一番怒斥,顿时赢得一片掌声……
(参考资料:定西法治宣传)
公共交通不仅是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2023年夏日,一趟从南京开往长春的高铁上,上演了一场关于公共秩序、家庭教育、社会责任的“闹剧”。
这出闹剧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
七个小时的车程,原本是一段可以用来小憩、思考或安静欣赏窗外风景的时间,却因为车厢里几个孩子的喧闹,变成了一场漫长的煎熬。
列车在铁轨上匀速行驶,窗外风景不断后退,但车厢里的噪声却像牢牢钉在空气里的针,刺得人心烦意乱。
孩子们的声音尖锐刺耳,仿佛不知疲倦的小喇叭,笑声、叫喊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跑来跑去,在狭窄的过道里追逐打闹,有时甚至撞到过往的乘客,却连一句歉意都没有留下一句。
零食包装袋随手一扔,散落在地,混杂着瓜子皮和饮料洒出的黏腻痕迹,成了一幅凌乱的画面。
而他们的脚步毫不避讳地踩在这些垃圾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如同一场任性的狂欢。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些孩子张口闭口便是一些污言秽语,甚至夹杂着生殖器等不堪入耳的词汇。
他们用这样的词语互相挑衅、取乐,完全不顾四周乘客投来的目光。
那语调中带着一种炫耀的自得,仿佛这些词汇是他们炫耀的资本。
周围的乘客们,各自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抵御这种干扰。
有的人无奈地把目光投向窗外,试图以疾驰而过的风景分散注意力;有的人眉头紧锁,低声咕哝着抱怨,却不敢真正发声。
还有一些人选择戴上耳机,音乐开到最大音量,只为隔绝那些刺耳的声音,但耳机漏出的旋律依旧显得无力。
那几个家长显然并不打算为孩子的行为负责。
他们悠闲地坐在座位上,低头玩着手机,时而刷视频,时而低声交谈,仿佛孩子们的闹腾与他们无关。
有人终于鼓起勇气走过去轻声提醒,却换来家长冷冷的一句:“小孩子嘛,吵吵闹闹很正常,忍一下吧。”那语气中透着一种理直气壮,甚至让人无法反驳。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厢内的压抑气氛逐渐加重。有的乘客小声讨论:“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这么大的家长也不管管。”
乘务员也注意到了车厢内的异常。
她们不止一次地通过广播提醒家长管好孩子,维护车厢秩序。
然而,这些提醒如同石沉大海,熊孩子们的喧闹并未停止,反而愈加猖獗。
这时,一位东北姑娘站了起来。
她没有选择沉默,也没有选择隐忍,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车厢内的压抑气氛。
“满嘴脏话!满嘴生殖器!你们当家长的不管吗?”
姑娘的声音响彻车厢,掷地有声。
她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指问题的核心——家长的教育缺失。
她指出,这些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失范行为,并非简单的顽皮,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满地扔的都是垃圾!你们现在不管孩子,将来社会会替你们管的!
姑娘继续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对家长不负责任行为的谴责。
她不只是批评,还想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意识到纵容孩子胡闹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她并非逞一时之快,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要维护公共秩序,并做好了承担后果的准备。
姑娘刚说完,车里的人纷纷鼓起了掌。
这掌声,是对姑娘的肯定,也是对公共秩序的呼唤。
在掌声中,熊孩子们安静了下来,家长们也开始约束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