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突然发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赶来,成功拆除

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突然发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赶来,成功拆除10枚后,当剪第11枚引线时,炸弹竟突然爆炸!

(参考信息:东北网——同事追忆排爆英雄于尚清:于大哥闲不住 总想给单位做点啥;人民网——排爆英雄于尚清因伤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2003年9月1日清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家酒店。

在三楼厨房的洗碗间,一枚定时炸弹赫然出现。

它被绑在煤气管道上,闪烁的红光仿佛死神的凝视。

警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封锁现场,同时有条不紊地疏散人群。

就在这危急时刻,于尚清风驰电掣般赶到现场。

示意众人远离,慨然道:“就让我上吧,要伤就伤我一个人!”

接下来的几分钟内,他果断剪断闹钟导线,小心剥离胶带,成功拆除引线。

然而,就在大伙松口之时,远处传来了警犬的狂吠。

酒店内再度发现新的炸弹,此次情况更为恶劣。

炸弹是靠BP机来遥控的,说明幕后黑手很可能就隐藏在角落里。

就在于尚清申请拆弹时,恐怖的一幕发生了。

在三楼消防箱和二楼垃圾桶里,又先后找到了两颗炸弹。

单单是它们的威力加在一起,足以让在场的人灰飞烟灭。

只见他遣散了工作人员,孑然一身直面这致命的威胁。

所幸,最终顺利地将这三枚炸弹拆除。

因为精神高度紧张,他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结果,隔天一个惊天的噩耗袭来。

酒店内又发现炸弹,数量多达8个!

听到这个数字,于尚清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在出发前给妻子写了一封遗书。

这么多年,他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就怕有些话再也没机会和爱人讲。

酒店内,众人人心惶惶,只见于尚清沉着冷静,一个接一个的将手里的炸弹拆除。

终于,轮到第8枚了。

相较于前面那些,这颗炸弹非常特殊。

装在一个韩国的饮料礼盒里,而且采用了BP机遥控引爆,为了增加它的威力,还假装了汽油瓶。

就在于尚清准备拆线时,轰的一声,全场被火光、烟雾笼罩。

当战友们冲进去的时候,他已然倒卧于血泊之中……

医院里,护士揪心凝视着眼前的病人:左眼失明,右手掌炸得残缺,食指飞离,右腿断折,体内尚残留一百多块玻璃碎片。

虽性命得以保全,然其下半辈子必定要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

尤其是残留在他体内的碎玻璃渣,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他的神经末梢,令其生不如死。

2014年,由于长期服用止痛药,于尚清的病情恶化,最终不幸离世,享年58岁。

在其牺牲后,一部名为《千钧一发》的电影登上大荧幕,而主角就是以他的故事改编的。

一直以来,排爆都是最危险,死亡系数最高的职业,而优秀的排爆专家,更是胆大心细,有着常人无法匹敌的勇气。

但很少有人知道,脱去这身防爆服后,生活中的于尚清是一个“反差大叔”。

他热心、乐于助人,而且总喜欢干点什么。

2005年,上级领导考虑到于尚清的伤情,将排爆负重伤后的他调到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担任副处级侦查员,给安排了相对清闲的工作。

可于尚清生性好动,根本闲不住。

刚踏入巡特警支队,他便发觉支队食堂鼠患猖獗。

老鼠经常啃食食堂储存的粮食和蔬菜,不但给支队造成经济损失,还给民警健康带来隐患。

于尚清旋即提出制作防鼠菜笼的想法,随后借来了电焊枪、切割机、电钻等工具。

烈日炎炎,骑着三轮车采购回了最便宜的铁条和铁丝网,开始了纯手工的制作。

由于没啥制作经验,于尚清一遍遍研究,一点点焊制,一干就是好几天,衣服被火星溅射了一身窟窿也不知道。

几天后,一个隔绝老鼠的铁质储藏箱完工了。

为了当大伙的“免费维修师”,于尚清的办公桌下,常年放着两只纸箱子。

里塞满了刨子、电焊机、卡子、螺丝等各类小工具和零件。

可就是这样一位知心大哥,却有着普通人没有的顶级嗅觉。

2001年10月,管区内一座废弃的造纸厂在施工之际,一名民工骤然昏厥。

经抢救后判定,该民工系氯气中毒。

与此同时,于尚清立即奔赴现场。

抵达后,只见有三个氯气罐,其中一个正处于泄漏状态。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又是他英勇无畏地挺身而出。

只见他以毛巾掩住口鼻,孤身一人将泄漏氯气罐的阀门关死,从而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外人眼里,老于就是战神一般的存在,没有他不会的,没有他拆不掉的炸弹。

直到有一次吃饭时,之前还有说有笑的于尚清忽然从椅子上滑下来,脑袋“咣”的一声磕在了地上……

原来,他不好意思找单位报销医药费,每次身上疼得实在厉害,就自己偷偷吃止疼片。

有次同事收拾办公室的时候,在老于的办公桌下面发现了一个“鞋盒”,里面装着各种止疼片……

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默默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在此,让我们向于尚清这个特殊的群体,致以最高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