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如何评价汉成帝刘骜? 关于成帝时期外戚做大, 以至于王莽篡汉的问题, 我有一个

如何评价汉成帝刘骜? 关于成帝时期外戚做大, 以至于王莽篡汉的问题, 我有一个新的角度。 纵观整个西汉, 外戚可以说都属于一边权势滔天, 一边疯狂大逃杀的冰火两重天的处境之中, 属于富贵险中求, 然后大家一起死。 可以说是惊喜又刺激。 西汉外戚发展定律如下: 创业合作人高后吕雉及其家族→诸吕之乱。 一路扶持的亲娘舅薄昭→被迫自杀, 小薄后成为景帝后宫小透明, 在西汉后妃讨论中一直没啥热度。 实权太皇太后窦漪房及其家族→窦婴被杀,窦氏没落(窦氏一系的陈皇后也因窦太后之死开始由盛转衰, 汉武帝自己亲生的兄弟姐妹一大堆, 不见得愿意买窦太主这个先皇的姐姐的账)。 景帝皇后王姪及其家族→田蚡惊惧而死, 野猪陛下斗垮窦氏王氏, 开始扶持卫氏。 陈皇后属于窦氏的问题, 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然后卫思后带着她的帝国双璧闪亮登场。 当然, 卫霍可以说是整个西汉最完美的外戚了, 在汉武帝的鼎力支持下, 终于完成了“漠南无王廷”、封狼居胥的伟大事业。 且卫青谦逊, 小霍张扬, 和武帝可谓君臣相合——不仅如此, 他们还都走在了野猪陛下前面。 死去的白月光就是最好的, 野猪陛下甚至还要跟双璧合葬。 但这也间接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比如武帝晚年发猪瘟后, 对于和自己在一起四十八年的妻子和培养多年的嫡长子闹出了兵戎相见的惨剧, 最后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 卫氏被一网打尽。 然而上述外戚之所以能做大,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他们家族的最高权利代言人——太后, 还活得好好的。 毕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皇帝必须尊重自己的亲妈, 更何况西汉帝后同尊, 老妈是手握重权的上一任海内小君。 可卫子夫没有当上太后, 钩弋夫人被立子杀母, 吕薄窦王的外戚传统就此断绝。 刘卫夫妇都活得太长了, 卫子夫没熬到享受吕后薄后窦后王后的待遇的时候。就算熬到了, 刘据也是个年富力强可以独当一面的君主了, 跟年轻的惠帝景帝武帝完全不一样,她很难插手。 而卫氏的巫蛊之乱, 好巧不巧, 偏就给宣帝创造了一个没有实质性外戚的统治时代。 外戚需要一个权利代言人来为他们的权力背书, 在西汉, 这个代言人就是至高无上的太后、太皇太后。 钩弋夫人死了, 昭帝一朝没有太后。 卫子夫死了, 史良娣死了、王翁须也死了,不论是被卫不疑复家的卫家, 还是史家王家,都已经失去了名正言顺的代言人, 他们想要得到外戚的待遇, 只能依靠宣帝对亲人的怀念, 于是宣帝就替代卫子夫史良娣和王翁须,成了卫氏史氏王氏外戚的代言人。 因此宣帝一朝固然也有外戚, 但影响力远不如前朝(霍家不在讨论范围内, 霍光的属性更多是权臣),除了依附宣帝, 没有别的选择。 坐大? 不存在的,太后都没了,外戚如何坐大? 至于上官太后, 上官家已经在霍家的努力下片甲不留了。 至于霍家, 询哥在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几年为国做鸭后, 霍家也无了。 所以他成了西汉为数不多没有奶奶妈妈舅舅干政的皇帝。 到了元帝, 其实情况也比较类似: 亲妈死得早, 许家过早地权力代言人; 养母躺平且隔了一层血缘, 王家难以以外戚自居。 所以宣元父子固然用外戚, 但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外戚干宣帝元帝的政。 元帝一朝的问题其实是宦官开始做大, 以及老生常谈的儒家治国问题, 但是其实总体可控。 于是在外戚泛滥成灾的西汉, 昭宣元三朝神奇地成了外戚“真空期”, 这个真空期长达40年。 不要小看这个四十年, 千禧年才过去24年呢,世界已经千变万化了。 40年, 足够让汉帝国的继承人逐渐淡忘吕后窦后了。 所以成帝其实成长在一个没有外戚干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