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聊天截图引发广泛关注。西安一公司负责人深夜炮轰员工:“收到了不知道回应吗?!”“你们一个一个在这给我装什么?!”“搞不明白就早上去人事报到!” 导火索竟是员工“已读不回”。11月29日,该负责人回应:我素质不是很高,所有人已读不回,我很生气。
信源:网传西安一企业负责人深夜在微信群对员工“爆粗口”,其回应称是因所有人“已读不回”——2024-11-29·红星新闻
上周,KPI压顶,中科智牧为了冲业绩,宣布取消调休,开启996是常态的“奋斗模式”。
这个消息通过企业微信群发布,赵老板紧盯着屏幕,看着一个个小蓝勾变成灰色的“已读”,心里却越来越凉。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群里依旧鸦雀无声。
赵老板的怒火,就像被点燃的干柴,瞬间爆发。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咆哮式”发言,一时间,整个群里弥漫着紧张和尴尬的气氛。
员工们估计在屏幕背后瑟瑟发抖,内心OS:大晚上被@全体,取消调休就算了,还被老板追着要回复,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敢怒不敢言的打工人们,此刻大概只想表演个原地消失。而赵老板,还在为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责任心”鸣不平。
在他看来,发信息已读不回就是大不敬,就是对工作的漠视!事事都要有反馈,这可是他管理团队的金科玉律!
“企业微信已读功能不就是用来监督大家有没有认真工作的吗?”赵老板事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然而,“已读不回”真的就等于“漠视工作”吗?
在当代快节奏的职场环境下,“已读不回”背后或许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也许员工正在忙于其他紧急事务,也许他们正在思考如何回复,也许他们只是单纯地忘记了回复……
一刀切地将“已读不回”等同于“态度问题”,未免有些过于武断。
况且,晚上十点多,本就是员工的休息时间,即便看到了消息,也未必有精力和义务立即回复。
赵老板的“暴怒”和员工的“沉默”折射出当代职场沟通困境。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希望员工高效响应,时刻在线;另一方面,员工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拥有合理的私人时间。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建立高效且人性化的沟通机制,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更值得深思的是,赵老板的“口头禅”式爆粗口,暴露出其情绪管理能力的不足。
作为企业负责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在公开场合使用粗俗语言,不仅有损个人形象,还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与其事后辩解说是“一时情急”,不如从根本上提升自身修养,学会有效沟通和情绪管理。
“996”、“内卷”、“狼性文化”……这些职场现状背后,是无数打工人无奈的心声。
我们呼吁,企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的职场氛围。
这件事你怎么看?企业微信“已读不回”到底算不算职场大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