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袁绍、袁术为何家族内没能联手一统天下? 袁绍袁术的成就, 远远超过了父祖。

袁绍、袁术为何家族内没能联手一统天下? 袁绍袁术的成就, 远远超过了父祖。 袁氏先辈经营门生故吏, 获取家族声望, 而袁绍袁术则背靠家族声望, 结交豪杰,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前者受帝国秩序的认可, 后者游离于帝国秩序之外。 所谓豪杰, 即豪门英杰, 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家族中认可二袁政治主张的激进分子。 二袁远超父祖的地方, 就在于他们依靠长期以来结交的豪杰, 完成了从门阀到军阀的转变, 且一举跻身割据势力的第一梯队。 哪怕袁氏族长, 他们的三叔袁隗, 或者同辈的长子, 他们的大哥袁基从董卓那儿跑出来了, 也只能靠边站, 这是属于二袁的私人势力。 其他名满天下的顶级士族, 杨、孔、荀、陈等等, 为什么不能自己当老大, 同样因为他们没能笼络天下豪杰, 形成自己的基本盘。 因此, 二袁本质上都是创业者, 不受任何人领导。虽然他们从家里拿了一笔名为四世三公⁺的高额启动资金, 但在汉末, 享受类似待遇的远不止他们俩。 不宜高看四世三公的影响力, 我们之所以能记住汝南袁氏, 不是因为有前面的四世三公,而是因为有袁绍袁术。 袁绍养士是出了名的, 以至于惊动了当局(宦官)。袁隗警告他再不停要灭门, 说明袁隗不赞同这种行为, 还是想走经营门生故吏的老路, 没有做好帝国即将崩溃的转型准备。而袁绍被骂了也不改, 说明他坚信自己的判断。 所谓养士, 得豪杰力, 阴养死士等等, 这里不作细分, 都是培植私人势力。 帝国没有崩溃的时候, 这些人为袁绍驱驰,奔走呼号, 一旦帝国崩溃, 就摇身一变, 成为向军阀过渡的基本盘。 这帮人的核心成员,我们熟知的有曹操、张邈、许攸, 冷门一点的有何颙、伍琼等等等等,有的是豪族, 有的是游侠, 共同点就是拥有与朝廷相悖的政治主张, 并互相支撑。这帮人就是所谓的奔走之友。 袁术的做法和袁绍并无二致, 二人公开抢夺名声。 实际上, 就是抢夺名士、豪杰, 看谁争取的人多, 这是二袁的根本矛盾。 而袁术养士的效果总是比袁绍差一点, 以至于多次动用舆论武器, 讽刺追随袁绍是追随袁家的家奴, 这正说明了两个人在抢夺资源。 甚至在上面提到的有豪杰背景的何颙加入袁绍的奔走之友后, 袁术公开指责何颙, 还顺带把许攸给骂了。 分别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两股新兴政治势力,彼此不相容, 甚至敌对, 二袁就是带着这样的背景加入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府。 在帝国没有崩溃前, 这两股势力无法向军阀演变。 灵帝死后, 宦官杀何进, 二袁再一起诛灭宦官, 一个堵北门, 一个烧南门。 如果董卓没有来, 加上位居三公的袁隗, 袁氏实际上就控制了东汉政府。 但可以预见的是, 宦官一灭, 二袁就失去了共同的政治目标, 接下来的一幕必然是二袁争夺帝国的最高统治权。 然而, 董卓来了, 帝国崩溃了。 二袁虽然没有成功夺权, 但获得了向军阀演变的正当理由。 有意思的是, 这两个人都是马不停蹄地直奔目的地, 没有犹豫。 袁绍直奔河北。 而早在五年前, 许攸就已经到过河北, 试图与当时的冀州刺史王芬谋划废掉灵帝, 这次袁绍去河北, 许攸又跟着。 袁术则直奔南阳。 袁术一到南阳就得到了孙坚的支持, 在荆北和豫西站稳了脚跟, 并试图向荆南和豫东推进。孙坚、孙贲、孙策三位孙氏部曲的领袖,为袁术服务直至他僭号。 而在汉末群雄中,袁术非常奇特,总是打败仗,但总能拉出一大票人支持他, 很显然他占据的地盘也是精挑细选的。 二袁身后的不同人群, 导致他们去往相反的方向。 袁氏宗族被董卓屠灭之后, 二袁几乎就没有了政治联系。 这其实也说明了, 三叔和大哥对于起兵这件事来说并不重要, 可以放弃, 甚至可以说,死了对反董卓联盟更好, 提振士气, 为袁氏报仇几乎是关东军⁺的政治口号。 袁绍和袁术并不是袁氏门阀的五代, 而是袁氏军阀的一代, 他们各自建立了独立的割据势力。 而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 自然处于敌对状态,这就是史书中所谓的“有隙”。 更何况, 按照血缘结盟毫无必要, 理智的做法是地缘结盟。 事实上, 也确实形成了袁绍曹操刘表, 袁术公孙瓒陶谦的势力分化。 袁绍往扬州派过刺史, 被袁术赶走。 袁术与公孙瓒陶谦围攻袁曹集团, 被袁曹联军——击败。 这种情况下, 双方不可能建立信任。 敌对状态一直保持到了袁术被曹操吕布打崩,袁术这才想起来, 好像袁绍是自己亲哥, 希望把尊号让给哥哥, 肥水不流外人田。 袁绍也不亏是亲哥, 听了之后“阴然其计”, 这似乎成了袁绍水平低的又一个证据。 其实只要代入袁绍, 很容易理解他的心境,想当年如果董卓没有擅自进京, 这天下不早就是咱哥儿俩的了吗? 现在你不行了, 那还能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