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刘备是低配版的刘邦吗? 刘备开局是官军, 是旧秩序的维护者。 刘邦开局是义军

刘备是低配版的刘邦吗? 刘备开局是官军, 是旧秩序的维护者。 刘邦开局是义军, 是旧秩序的死敌。 旧秩序下的残羹, 蛋糕无论怎么切, 分蛋糕的刀只会在少数人手中。 新秩序下的盛宴, 分蛋糕的人虽然多了,切蛋糕的刀人人皆有。 所以要论乱世, 汉末与秦末完全不是一个种类。 汉末虽乱而未崩, 东汉的统治集团并没有重建, 只是内部的重新洗牌, 桌面上的玩家大多是袁曹之类的官宦之后, 实际上不存在权力真空区, 只是权力的重新分配。 而秦末则是彻底重建, 秦亡后天下重回战国,不仅秦帝没了, 尊王攘夷的周天子也不在了,六国贵族势力被秦瓦解了第一遍后, 逐鹿中原的血缘门槛不复存在, 而是灭秦过程中实打实的因功受封, 天下能者居之的世界。 可四百年后的汉末, 曹操依旧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分大义, 刘表依旧需要董卓敕封才能单骑入荆州, 刘焉⁺进益州、孙策平江东哪个不需要东汉朝廷的“名义背书”? 这与项羽胡乱分封下的楚汉世界, 根本不是一个游戏规则。 其次刘备与刘邦的“天下”也不一样。 刘邦的“天下”已经历三百年的兼并战争, 各国变法老氏族就已拉开衰落序幕, 秦统一战争后, 贵族政治更是遭遇了灭顶打击, 一统趋势在私田崛起和百家争鸣后就不可阻挡。 而刘邦的首敌恰恰是想做周武王的项羽。 可刘备天下却是滑向“分裂”的, 汉朝没有兼并战争但土地兼并的烈度一点不输, 盐铁富国下, 也富官僚并土, 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之类的门阀士家按地域相继崛起, 在掏空汉末朝廷的同时, 政治话语权也在空前增大。 最终诞生“九品中正制”这样有利士族垄断的畸形怪物, 东吴的私兵牧曲就更不用说, 畸形中的畸形。 所以, 刘邦是以大一统之势对抗执迷旧分封时代的项羽。 而刘备是执迷“复兴汉室”的前朝旧梦, 去对抗士族崛起皇权衰落下, 与士族利益高度结合的北方势力。 两者的处境可以说完全调换了。 乘风而驭的刘邦, 和逆天而行的刘备, 熟弱熟强, 真的可以用所谓战绩、性格、结局去量化对比吗? 如果横向对比的话, 35岁的刘备已经是镇东将军, 宜城亭侯, 而35岁的刘邦最多是一秦吏。 倘若英雄不需时势, 难道群雄争霸的战国末就不能给予汉高祖于舞台?但事实是刘邦的最后13年远比他的前48年份量更重。 同样的道理, 48岁前的刘备虽贵为国戚, 却始终寄人篱下, 直到公元209年取得荆南四郡起, 才逐渐斩获基业走向三足鼎立。 是什么同时限制了刘备刘邦的前四十八年? 氏族与士族, 一个是先秦国家的构建基础,一个是门阀政治的基础结构。 可刘备是站在问题的起点, 过去四百年里土地再次被血缘牢牢绑定。 这就是为什么刘邦在第一次农民起义后就势不可挡, 而刘备需要用48年去积攒政治声誉,等待一个权力真空的机会。 因为刘备是那个时代唯一的逆行者。 你当然可以说, 为关羽倾其所有, 举国复仇的刘备, 为百姓不顾性命, 扶民渡江的刘备,从来都没有统一上该有的政治觉悟。 可“复兴汉室”也从来都不是刘氏重夺天下那么简单的武统命题。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土地兼并的高峰后, 第二次“礼崩乐坏”也随之到来,地方士族的崛起,迫使皇权衰落的同时, 也在不断加剧中央集权下的政治内耗, 当年打败贵族政治的地主势力, 四百年后一样走上了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循化, 成为新一股撕裂中央集权的分裂逆风。 也是在士族乱政的大背景下, 华夏第一次面临“亡天下”的至暗时刻, 因为从周朝开始数千年的文化制度沉淀, 在游牧势力政权化和央地内耗的双重打击下, 秦汉时期的民族高峰落崖直坠, 过去四百年对北方的文明优势一点点在分裂中流失, 最终造就了与秦汉同样四百年时长的南北屈辱史。 而这一过程的起点, 就在于汉末三国。 巩固一统之果实, 是刘邦、刘备同样在做的事。 但却又是风向完全相反的两个时代。 季汉做为三国中唯一与士族死磕的政权, 复兴汉室重铸华夏一统, 是支撑季汉三代人坚持生存的唯一动力, 在篡位夺权为主旋律的时代, 季汉从内到外都与之格格不入, 因为刘备身边的那群人, 既不需要“九品中正制”拉拢, 也不用”牧曲”去维持, 汉末乱世起, 关张赵诸葛等辈, 从屠猪卖狗到农耕南阳, 汉室宗亲下的君臣们, 一开始就没有像袁曹那样的士族入场卷, 与高祖布衣立于六国遗族一样, 刘备君臣也是那个时代仅存的平民政权,唯一抛弃出身、血统、家族以信仰为支撑的精神政权。 可那个时代并不属于他们。 但君子之泽, 百世不斩, 小人之孽, 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