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实现金刚石光学信息存储:高密度、高可靠性】11月29日消息,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发文,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夏慷蔚等人在光学信息存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发展基于金刚石发光点缺陷的四维信息存储技术,具备面向实际应用所需高密度、超长免维护寿命、快速读写等关键特性,有望为“数据大爆炸”信息时代所亟需的新一代绿色高容量信息存储提供解决方案。
据悉,当前数据存储技术(如磁盘、光盘、固态硬盘等)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数据量的增长,存储容量的瓶颈和高能耗问题已成为制约海量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关键挑战之一。
通过精确制备纳米材料光源并调控光信号的强度、波长、偏振等多维度特性,光学存储技术近年来成为实现高密度存储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展了二维、三维的并行读出技术,可同时实现对上万比特高效读出。当前,存储单元的尺寸可达到69nm(约为波长的十二分之一),单元间隔在1微米左右,存储密度达到Terabit/cm3量级,比蓝光光盘存储密度提高三个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