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个读者给我留言,问我雍正训斥他的好大儿弘时“做坏事、恶事,都毫无章法”是什么意思?想让我简单分析一下。
我觉得这个读者提的这个话题挺新鲜的,所以就接了这个提问。
对于弘时而言,什么叫做坏事、恶事都毫无章法呢?
我觉得想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考虑一下,什么叫做坏事、恶事“有章法”?
这不禁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冯小刚的一部贺岁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饰演的黎叔所讲的一句台词:
“最恨你们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黎叔是个贼,干的是偷人钱财的买卖。而且黎叔是贼的头子,身上还背着命案。
饶是如此,黎叔都看不起那两个拎着斧头,直接抢钱的劫匪。
在黎叔看来,他们小偷偷钱,凭的是一手绝活,外加过人的智商和胆识,但是劫匪就是简单粗暴地生抢。
虽然想要达到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所用的手段和结果却有差别。
比如偷,是把别人的财物悄无声息地转移到自己手中。有的人丢了东西,有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是被谁拿去了。
但是,抢的话,动静就很大了。基本上当场就把自己暴露了,甚至当场就会出人命。
比如偷,更多是讲究技巧、时机,而抢就是靠蛮力,谁的拳头大谁沾光。
虽然聊了这么多和《天下无贼》有关的内容,但是这些其实和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也有相似之处。
就拿电视剧《雍正王朝》来说,弘时算得上是一个一肚子坏水的反面角色,自打成年之后,貌似他就没干过一件好事。同样,在剧中还有个角色,和他有着类似的经历,然而这个角色非但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坏,反而落了个举世公认的贤名。
这个角色是谁,无需我再多言。
就差我念出来八阿哥的身份证号码了。
虽然都干了不少坏事,八阿哥和弘时的差别,就是做坏事“有章法”和“无章法”的差别。
雍正当年在江南筹款赈灾的时候,一直和任伯安书信来往、指示他阻挠筹款工作的,是九阿哥,八阿哥从来没有出面。
试想,如果康熙追查江南官员渎职、不作为的话,最多也只能查到老九那边,根本牵扯不到八阿哥。
后来,雍正开展追比国库欠款工作之时,尽管八阿哥一早就掌握了太子胤礽拖欠国库50万两银子的事实,但是他却没有直接揭发这个秘密,而是通过下人把这个秘密透露给向来和太子有过节的大阿哥。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不难发现,八阿哥干坏事的自我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就算东窗事发,也能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
弘时与之相比,可就差得远了。
雍正的首次恩科考试,刚刚确定张廷璐为主考官。转天就看见弘时和张廷璐肩并肩出现在皇宫之内。弘时就差把“恩科真题,不过退款”写到自己脸上了。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得出,弘时做事的谨慎性和缜密性还差得远,稍微抓住一点机会,就会得意忘形。
康熙提出要“议举新太子”的时候,十阿哥找来了道士张德明,鼓捣了一出“八王大”的闹剧,而八阿哥充当的角色是“义愤填膺”地将张德明锁拿到康熙那边,请求严惩。
明明这场“八王大”闹剧是和八阿哥有关,可是八阿哥却让自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即令是看透一切的康熙,也挑不出毛病。
最后,康熙大骂张德明是“妖道”,可是丝毫不影响八阿哥的“贤王”美名。
可是弘时能做到这些吗?恐怕很难。
八阿哥经历了这么多场朝堂变变动,但是他的“八爷党”却一直长盛不衰,无论是揆叙,还是阿灵阿,都是其坚定的支持者,九阿哥、十阿哥也是长年追随,足见八阿哥至少在情理之上,是对得起团队内的这些小伙伴的。
反观雍正的好大儿弘时,在恩科泄题案暴雷后,天天凑到雍正耳边,鼓动雍正把张廷璐除掉,甚至把他满门抄斩。
他的这番操作,不仅把自己暴露了出来,更是让雍正察觉到他那可怕的居心——为求自保,不惜把队友赶尽杀绝。
所以,弘时连自己的夺嫡小团体都没组建起来。
另外,通过对比八阿哥和弘时所策划的一系列“阴谋”,我们不难发现,八阿哥所操纵的阴谋,虽然阴险、腹黑,但却能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有组织、有纪律,而且充满了斗争性和艺术性,“借刀杀人”、“投石问路”等连招频出,基本上把《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中用到的套路,都摆出来了。
哪怕他亲手策划了“送死鹰”事件,也令对手认为这是兵行险棋,胆识过人。
就连雍正也不得不感叹,八阿哥是个水深难测、令人捉摸不透的对手。
而弘时,则像是个低段位的玩家,他所鼓捣的,都是些拿不上台面的小动作,到了决胜的关键时刻,弘时基本上没什么战术布局,仅仅只是采用一些“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搏命打法,就好像泼皮无赖用王八拳打架一般。
最后需要指明的一点,八阿哥做事再没有底线,和雍正再不对付,可是当西北战事吃紧的时候,八阿哥还是会暂时放下芥蒂,想尽办法,筹集粮款支援前线。
试问弘时能做到这些吗?
当然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八阿哥的这种“有章法的恶”,比弘时那种“没有章法的恶”,所造成的危害要大的多。
写的不错,尤其是最后三段。老八再不好,也想着一点儿朝廷,也许不想给自己留个烂摊子。弘时就属于为恶又不谨慎的那种,还没有什么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