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大明王朝1566》中, 同样是不屑于人情世故, 为什么胡宗宪说高翰文不适合做官

《大明王朝1566》中, 同样是不屑于人情世故, 为什么胡宗宪说高翰文不适合做官, 却不说海瑞不适合做官? 高翰文的问题在于, 他不是在做官, 而是在做人。 高翰文是真正的文人书生。 何谓文人书生, 就是做事情考虑事情, 单凭四书五经那些内容。 而四书五经里的那些内容告诉你, 君子不党。 所以高翰文一开始提出以改兼赈, 两难自解的方略的时候, 他是真的觉得这个方略可以行得通, 这个方略可以救淳安和建德的灾民。他的这个方略真的没有私心, 他的这个方略是一举两得。 他并不是为了搭上严党这条线, 才提出的这个方略。 到了后来, 他听到了胡宗宪的谈话, 坚决不在郑何二人提出的议案上签字, 也不是为了搭上清流这条线。 他一开始提方略, 因为那是圣人的处事办法。 他后面不执行省里的议案, 也是因为那个圣人的处事方法。 我在有关“海瑞的大明律”那个问题里说过 政治的核心是: 分清楚, 谁是敌人, 谁是朋友。 换言之, 你想要成为一个政治官员, 就要分清楚, 你要站边。你可以选严党, 也可以选清流。 但是你不能即要也要。 更不能完全没有立场的时候, 就去做让人误会的事。 高翰文下浙江之前, 去见了严世藩。这在所有人看来, 你高翰文就是投靠了严党, 你下浙江, 就是带着严世藩的命令来推进改稻为桑的。 可是细看高翰文去见严世藩那段戏, 就会发现, 高翰文对于自己已经是严党阵营的事情,完全没有意识。他去见严世藩, 只是认为严世藩叫他来, 他就来了。 政治上, 一见面, 一投足, 一封信。都是一个政治信号。 而高翰文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他即认识不到自己被外界认为是严党, 也认识不到他做为严党, 应该赞同郑何的议案, 同时压制下面两个县令, 让他们按议案办事。 所以, 他在反对议案的时候, 所有人都懵了。郑何后面有一段经典的戏, 得出的结论是:上面已经乱了。 为什么上面已经乱了, 因为给到的信息已经自相矛盾了。 严世藩做为严党上层领导, 按道理说, 他举荐过来的知府, 当然是为了来推进改稻为桑的。结果新来的知府反而跟清流举荐的县长一起, 带头反对议案。 那严世藩的意思, 到底是想改稻为桑, 还是不想改稻为桑。 于是后来, 郑泌昌, 何茂才才得出一个结论,严世藩是即想改稻为桑, 还不想按原来的方法贱买农田。是想让他们出血, 是要牺牲他们。 郑何二人做出这么大的误判,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翰文并不认为自己是严党, 所以他听了胡宗宪的话, 反对议案。 这件事情一出来, 高翰文的政治生命就算结束了。 首先, 高翰文即得罪了严党——因为严世藩的原意就是让高翰文配合郑何二人强制改稻为桑。 其次, 高翰文也得罪了清流——你是严世藩举荐的人,就不可信。何况你后来还背刺严世藩,更不可信。 在整个大明朝庭里, 高翰文没有朋友, 全是敌人。 不要误会以为清流保护高翰文, 就认为清流会接收高翰文, 那是在倒严的时候, 高翰文是一把枪, 用得着他。 一旦倒严结束, 高翰文没有了利用价值, 清流就不会再用他。 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 高翰文以后会不会再因为别人的一段话, 就反对清流。毕竟哪个政治人物屁股完全干净——后来徐阶老家棉业的事情, 高翰文不也桶出来给裕王了吗? 所以高翰文不是不懂人情事故, 而是他真的不适合政治。 相反, 海瑞却非常懂得政治站队。 他第一天到淳安的时候, 就很懂得利用裕王举荐这个身份来拉笼田县丞和马班头, 在牢里的时候, 他还假装不经意的提起裕王要照顾自己家人的事情。逼得田马二人在狱中直接改变站队。 他知道, 哪怕他没见过裕王。但是裕王给吏部举荐他出来当淳安县令, 在官场上就是他海瑞是裕王的人这个明确的政治符号。 这与高翰文去见严世藩还不认为自己被认定为严党, 差距一目了然。 在严党没有倒下的时候, 他的立场也非常坚定。虽然他也末必认同清流, 但是他懂得在政治上, 清流不是敌人, 严党才是。 他的不懂人情世故, 主要在于他笃行的政治手段比较幼稚。 这也是他后来对官场失望, 想辞官的原因。他不理解, 他以为大明王朝的权力运行逻辑,是《大明律》是《明太祖祖训》里写的内容。是按照《大明律》定下的规则在运行。 而实际上大明王朝的权力运行核心是利益。 如果政治有学历。 那么高翰文就是幼稚园水平, 连最基本的选边站都还没整明白。 海瑞是小学生水平, 懂得自己站的是哪边,但是手段还是比较幼稚。 胡宗宪, 严世藩, 赵贞吉等人是中学生。即懂得自己的立场, 手段也老练, 还懂得拉笼自己的势力。 严嵩, 徐阶, 张居正等人是大学生, 对于立场,手段, 势力运用的如火纯青, 还懂得站领政治至高点。

评论列表

粤睇粤有计
粤睇粤有计 10
2024-11-29 08:28
按剧中设定,胡宗宪是研究生,对事态掌握非常清楚,对事态掌握非常清晰,但是一早被人贴上了严党的标签,没办法冲出来,心怀国家才是他失败的主因

肖尧 回复 11-29 11:40
胡宗宪如果不投严,也就没有后面的知府总督职位。。。那个时代,官运是靠关系的。比如父子师徒。。。。

用户12xxx87
用户12xxx87 5
2024-11-29 23:04
海瑞能在朝堂昏暗的嘉靖帝治下保持清楚廉步步高升,就凭这手本事明朝大部分内阁首辅也不如他,嘉靖朝做清官比贪官更精明狡猾才能不被干掉和踩下去。
kssis
kssis 3
2024-11-29 23:21
高就是个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