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如何评价《杜凤治日记》? 晚清的广东治理体系, 主打一个黑社会帮闲体系,衙门下

如何评价《杜凤治日记》? 晚清的广东治理体系, 主打一个黑社会帮闲体系,衙门下乡收税, 火枪开路, 烧屋伤人为辅,打得过村庄的, 就收得到税, 打不过的就收不到税。 如柳岗绅耆不将陈同交出就开炮轰村。 心风治认为轰村的办法不行, 建议朱用孚先焚烧“匪村”新寮, “以服人心, 以吓匪人, 而完粮亦心中生畏”, 向绅民表明抗粮者烧屋之说并非空言恐吓。 广东地方乡绅, 一边担着功名, 一边半公开的走私, 时而官, 时而匪。 粤督, 对下面百姓, 以高压为主, 杀人威慑,既捕即杀, 以此震撼平民百姓。 但是某个县丞下乡缉捕走私盗贼, 反倒被走私强盗挂竿示众。最后被人说破是背后站着某官绅撑着走私。 县丞沈茂霖(雨香)作为委员在廉州查洋药、收军饷, 带领差、勇捉拿走私鸦片的团伙,私枭首先开炮, 然后“将雨香及满船人均擒去, 书差、丁勇人等俱破膛, 雨香则悬之高竿, 欲其晒死。 正在将死未死, 县官往求,那边亦有绅士向其说, 如官不死尚可不奏,尔等亦轻, 倘一死, 事闹大矣。那边不肯,活活死在竿上”。 此事既说明鸦片私枭的猖獗凶残, 也透露了私枭团伙同官、绅都有勾结, 平日很可能通过贿赂造成一个“猫鼠互利”的局面, 沈茂霖因为太认真却缺乏实力而送了命。 所以,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非常麻烦。 杜凤治, 做个破知县, 找七八个大小师爷慕席, 结果广州将军, 布政使, 按察使, 粮道,都有推荐。 主打的就是一个人情世故含金量。 人世情故遍布广省上下,贿赂都不见贿赂了, 那就程序办事,你要某个职位或者差事, 先得给上司送钱,送的钱, 才能下面打秋风,这叫, 贷款上班。 就这还得排队,晚清官场, 本来就是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清朝中期, 什么宗室缺, 满缺, 蒙缺, 汉缺,五花八门, 什么科甲正途异途, 看得人眼花缭乱。 又遇到了清朝中后期, 太平天国军功滥发功名, 比如曾国藩手里的不记名监生名单, 一大叠, 随手赠给亲朋好友。 捐官又门户大开,没出身先捐监生,捐完监生,捐知县, 通判, 同知, 知府, 道台, 还有钱还可以捐个二品顶戴。 但这都是只是头衔, 不是实际职务, 实际职务, 轮不到人,杜凤治, 中举人后苦等十几年, 四五十才得到了一个知县, 就这很多人一辈子也轮不上。 捐官捐到知府, 但是最高做到知州。 很多官, 一辈子就靠着委任某个差事, 赚点外快, 跟个乞丐差不多。 衙门捕快是著名强盗洗手后做, 基本不抓真凶, 喜用无辜人顶罪。 平日从不下乡办案, 听任帮伙所为, 往往以无辜人搪塞, 且有指平人为匪拿押讹钱、得赃私释之事, 实堪痛恨, 二年以来十余名缉捕差从未闻拿获一真要犯。 家里的仆人科举连连得力,官匪横行, 走私贿赂, 杀人放火, 随处可见。 主打的就是一个礼崩乐坏。 广省村庄宗族械斗很上档次, 还知道与时俱进, 都用上火炮了。 广东是械斗严重的省份, 械斗甚至使用火炮、抬枪等重火器, 一些宗族、村庄在大规模械斗时还会聘请职业盗匪帮斗, “斗匪”焚屋、抢劫、掳人、杀伤人命、武力对抗弹压的弁兵、差勇也是常见的事。一旦发生大械斗, 州县官都要会同武营前往弹压剿办。 平息一场大械斗, 相当于一次范围较小的清乡。 为了下乡收粮食, 知县亲自带大炮轮船清乡,大炮是准备轰炸乡村和村民的。 仍以陈同所在的柳岗乡为例, 同治九年二月,方耀清乡的主力来到柳岗乡附近, 在方营办事的知县朱用孚还带来一艘装有大炮的火轮船。 在此压力下, 一直躲避的陈同, 不得不同绅士陈炳坤(恩贡生)、陈忠爱(监生)来见杜凤治。 杜对三人劝谕训饬了一番, 便命陈同料理陈姓一族和外乡外村欠粮, 不容分说, 命陈立下限状, 把欠粮完纳八成, 按具结日期分批清缴, 而且要求陈同“交匪”。 杜凤治人怪好的, 说轰村活儿太糙了, 应该烧村, “以服人心”。 杜凤治认为轰村的办法不行, 建议朱用孚先焚烧“匪村”新寮, “以服人心, 以吓匪人, 而完粮亦心中生畏”。 如杜凤治亲自入村,到欠粮多、“无粮之田多”的绅士陈来远家, 陈躲避, 杜命在其门口标字“三日无人无粮, 必焚其屋”。 广省强盗爱洗劫巡检司衙门,杜凤治第一次任南海知县时就有两个巡检司衙署被盗匪抢劫。同治十年十月, 盗贼二三十人, 半夜明火持械入黄鼎司巡检署抢劫,把巡检李腾骧(雨村)一家所有财物、衣服抢去无遗, 幸而官印未失。 巡检本有缉捕之责, 巡检署竟被盗贼抢劫, 故不便禀报上司。 杜凤治同广州知府商量把巡检署遭劫改报为“因窃失物”, 为李腾骧保全了面子, 使其免受严重处分。 次年十二月, 江浦司巡检署又被劫, 二十余盗匪夜里入署将巡检朱铣(北台)的财物、衣服搜劫一空。

评论列表

天地一沙鸥
天地一沙鸥 4
2024-12-01 07:58
有点吴思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