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具儿童尸体“逆水漂浮”,硬是被包装成神仙显灵,这事放到今天,绝对是热搜头条。 清末的广州,迷信盛行,神棍横行,百姓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神迹”深信不疑。就在光绪年间,一座破败的仙童庙,突然迎来了一场“神仙升天”的奇观:两具穿着鲜艳丧服的童尸浮水而来,围观群众上千人,虔诚跪拜。背后却是一场江湖骗局,由一个叫“冯道首”的江湖首领一手导演。这不仅是冯某的个人表演,更是一个庞大的江湖帮派“江相派”精心策划的戏码,目的是骗取巨额香火钱。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民众的无知与迷信,为骗子提供了土壤 清末的中国,尤其是底层百姓,深受迷信思想的影响。他们相信神仙、鬼怪、占卜,甚至觉得某些事情发生得不合常理,就是“仙家显灵”。在这出“逆水浮尸”的闹剧中,围观百姓看到尸体“逆流而上”,立刻联想到仙家法术,毫不怀疑自己眼睛看到的“奇迹”。可实际上,这不过是利用了水流和绳索制造出的视觉假象。冯道首的手下早已设计好方案:用绳索拉动尸体漂流,再派人伪装下水“捞尸”,当场割断绳索掩盖证据。简单的物理手段,却换来无数跪拜和捐款,这才是江湖骗子的高明之处。迷信让群众丧失了质疑能力,冯道首不过是利用了这一点。 2. 江湖帮派的精心布局,骗局背后并非一人之力 冯道首并不是普通的街头骗子,他背后的“江相派”是清末一个庞大的江湖组织,擅长通过制造神迹骗取信众的钱财。他们自称奉明朝刘伯温为祖师,内部传授“术与法”,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这次事件中,从购买小乞丐到打扮成“仙童”、淹死后布置浮尸,再到现场敲锣打鼓、焚香焚尸,最后用骨灰塑像募捐,整个流程天衣无缝。哪怕有人起了疑心,也找不到破绽。冯道首不过是江相派的一颗棋子,而这个骗局的成功,背后靠的是几十个人的精心策划。江湖骗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有组织、有纪律,甚至懂得如何操控人心。 3. 清末社会的动荡与贫富差距,为骗局提供了机会 清末的广州,社会动荡,贫富分化严重,底层百姓生活艰难,内心对“神仙保佑”有强烈的需求。穷人希望通过信仰获得心灵安慰,富人则想通过捐款积德攒福。这种环境下,冯道首的骗局能成功并不意外。他抓住了穷人对神仙的虔诚,也抓住了富人炫耀施舍的心理。更重要的是,清末的官府腐败无能,对这种江湖骗局根本没有能力查处。即使有人怀疑,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可以说,“逆水浮尸”不仅是冯道首的胜利,更是那个动荡社会的一个缩影。 评价 冯道首是个冷酷的江湖骗子,连无辜的小乞丐都能毫不犹豫地牺牲,可见其心肠之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能利用有限的资源策划这样一场骗局,并成功骗取巨额财富,也算是对人性和社会有深刻洞察的“高手”。冯道首的成功,既是他个人智慧的体现,也是一个腐朽社会的悲剧。而可怜的小乞丐,才是这出荒唐闹剧中最无辜的牺牲品。 骗子有多精明不重要,重要的是群众有多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