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家里有老人的注意下!医生强调:超过70岁的老人,宁可不走路躺着,也别在4个时候走

家里有老人的注意下!医生强调:超过70岁的老人,宁可不走路躺着,也别在4个时候走路 “哎哟,医生,我这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吗?每天早晚都出去溜达两圈,怎么最近越走越觉得腿脚没劲儿,还晕乎乎的,这走路还能走出毛病来?”王大爷坐在诊室里,满脸不解地问。 王大爷今年72岁,退休后特别注重养生,最喜欢的就是每天在公园里走走,甚至风雨无阻。 可最近几天,他发现自己走着走着就有点头重脚轻,有时候腿还会突然一软,差点摔倒,这可把老伴儿李大妈吓坏了,硬是拉着他来医院检查。 医生翻开检查报告,语气中带着几分提醒的意味:“王大爷,您的情况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变慢了,再加上心脑血管也有些小毛病,这跟您走路的时间和习惯有很大关系。” “走路的时间?”王大爷一愣,“医生,这走路还有讲究吗?我不就是早晚固定两圈嘛!” 医生点点头,说:“确实有讲究,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走路,有些时间段走路不仅不能锻炼,反而可能伤身,甚至引发危险。” 李大妈赶紧掏出手机:“医生,您快说是哪几个时候不能走路,我回去好好盯着他!” 医生清了清嗓子,说:“第一个时候,就是清晨天亮之前。” 王大爷挠了挠头:“早晨走走空气清新,这不是好事儿吗?咋还不行了?” 医生耐心解释:“清晨天亮之前,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尤其是冬天或者阴雨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老年人血液循环慢,如果这时候出门走路,容易引发呼吸困难,甚至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李大妈立刻插话:“对对对,他就爱天不亮就出去,我还说让他多睡会儿,他非说‘早起空气好’,这下听见了吧!” 王大爷摆了摆手:“行吧,早起不走了,那啥时候走合适?” 医生点点头:“早上等太阳出来之后再出门,温度升高了,空气流通也好了,对身体才更友好。接着说第二个时候——吃完饭立刻走。” “饭后不宜走动?” 王大爷呆愣在原地,“我一直都在饭后一小时出去溜达溜达,不是常讲‘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嘛。” 医生笑了笑:“饭后走路确实有一定好处,但如果饭后立刻走,很容易导致胃部的血液供应不足,消化功能下降,甚至引发胃胀、腹痛。尤其是像您这样的老年人,心脏和胃的协调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影响。” 李大妈赶紧接茬:“听见没?以后别饭后立刻溜达了,吃完饭歇一会儿,慢慢再走!” 王大爷叹了口气:“行吧,饭后不急着走,那还有啥时候不让走?” 医生接着说:“第三个时候,就是正午或者下午三点前的高温时段。” “高温时段?”王大爷有点不服,“这时候走路多暖和啊,出点汗还能排毒!” 医生摇摇头:“高温环境下,老年人更容易中暑,尤其是正午时分,太阳最烈,紫外线强,长时间走路反而会增加心血管负担,甚至诱发中暑或者晕厥。” 李大妈一拍手:“对对对,夏天他还老爱顶着太阳出去,说是‘出汗才算锻炼’,这回可得改了吧!” 王大爷撇撇嘴:“行吧,这大中午也不走了,那是不是晚上就安全了?” 医生点点头,又说:“最后一个时候,就是晚上天黑之后。” “晚上也不行?”王大爷瞪大了眼睛,“晚上凉快啊,人少车少,多清静!” 医生笑着解释:“晚上天黑后,光线不足,老年人的视力和反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摔倒或者撞到障碍物的意外。而且夜晚温度骤降,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气喘,甚至引发心脏不适。” 李大妈立刻补充:“哎哟,这个我得记住!他晚上老说睡不着,非要出去转一圈,我早说不好吧!” 王大爷叹了口气:“行吧,天亮之前不走,饭后不走,中午不走,晚上不走,那我这一天还有啥时间能走啊?” 医生笑着说:“最佳时间是上午太阳出来之后到中午之前,或者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天气温和,光线充足,空气清新,都是非常适合老年人散步的时段。” 王大爷点点头:“行吧,那以后就按这个时间表来。医生,那走路还有别的注意事项吗?” 医生继续叮嘱:“走路的时间和方式也很重要,别走太快,尽量选择平坦的路面,避免突然停下来或者转身,另外,鞋子一定要穿舒适的,避免滑倒。” 李大妈连连点头:“好好好,这些都记住了,回去我给他买双新鞋,早晚看着他走。” 王大爷摆摆手,无奈地说:“哎哟,这走路还真是个技术活,以后得好好琢磨了,不能再瞎折腾了!” 两人从医院回家的路上,李大妈一路嘱咐着怎么安排走路时间,而王大爷则一边点头一边嘟囔:“这走路啊,还真是个学问,以后得多长点心,不能再跟自己的老腿过不去了!” 信息来源:[1]徐臣年,田志远,崔斌,等.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诱导的血栓形成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OL].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