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位帝王,一个比一个可惜!要么死得早,要么干得烂,统天下的机会愣是被荒废了。 历史上,能一统天下的机会少之又少,但凡抓住了,就能青史留名。可有时候,命运偏偏不讲道理。一个帝王,哪怕才华横溢、野心勃勃,只要命短一截,这江山就得拱手让人。曹叡、元宏、宇文邕、李存勖、柴荣,这五个人一个比一个有潜力,可惜的是,他们不是死得早,就是关键时刻掉链子,白白葬送了大好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曹叡:天赋够,命不长,江山毁在司马懿手里 曹叡,曹魏的二代皇帝,能力不算差,当时魏国国力也很强,蜀汉和东吴都已经露出疲态,眼看着三国统一指日可待,可他偏偏死得早,活了33岁。这一死,司马懿趁机崛起,曹魏内部斗争全面失控,结果直接助长了司马家族的篡权野心。 要是曹叡命长一点,司马懿的势力完全压不起来。曹叡在军事上比较果断,能打压功臣,维持皇权威望。如果他再活个十年,魏国完全可以继续对蜀汉和东吴发起压制,这三国割据的局面就可能提前结束。历史没给他机会,政权最后还是落到了司马家手里。 2. 元宏:改革力度大,文化融合却没熬到成果 说到北魏孝文帝元宏,这人是真有远见。他搞汉化、迁都洛阳、推行均田制,一边提升国力,一边试图消除鲜卑和汉族的矛盾。可以说,他的改革让北魏从一个游牧政权逐渐向成熟的封建国家过渡。 但问题来了,改革这种事最怕半途而废。他37岁死了,改革没深入,鲜卑贵族内部的对抗情绪开始抬头,北魏的凝聚力也逐渐瓦解。元宏在位时已经统一了北方,南方的政权也不算强,要是他能再活个十年,改革彻底落地,北魏的国力还会更上一层楼。到时候,隋唐那种大一统局面,很可能会提前实现。 3. 宇文邕:基础打得好,可惜后继无人 北周武帝宇文邕,南北朝末期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皇帝。他搞府兵制,扶持地方豪强,改善民生,北周的国力比隔壁的南陈强得多。更重要的是,他很重视军事和人才储备,打下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 可问题是,他死得太早了,才36岁!更糟糕的是,他死后留下的继承人简直扶不上墙。宇文邕的改革刚刚取得初步成效,他的继承人就把这些成果糟蹋得差不多了。结果,北周的大好局面没能延续下去,最后便宜了隋文帝杨坚。这一切,说到底,就是因为宇文邕命太短,没扛过关键几年。 4. 李存勖:会打仗,不会治国 后唐庄宗李存勖,这人军事才能确实厉害,把后梁灭了,还收拾了前蜀,统一了北方。但他的问题在于,治国的能力几乎等于零。他不重用能臣,反而亲近伶人和宦官,搞得朝政乌烟瘴气。更离谱的是,他还热衷于唱戏,最后连军心都丢了,死在兵变之中。 如果他能稍微清醒点,把精力放在治国理政上,后唐的局面会大不一样。北方局势已经稳定,南方的割据政权也没强到不可撼动的地步。可惜的是,他不仅荒废了大好局势,还让后唐的根基彻底崩塌,统一天下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5. 柴荣:一身是胆,死得最可惜 后周世宗柴荣,这五位帝王里最让人感慨的人。他的能力、眼光、手腕,都是一流的。他北伐契丹,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南征南唐,势头锐不可当。可以说,他在三十九岁去世前,已经把一统天下的基础铺好了。 但是,他就是死得太早,硬生生让赵匡胤捡了便宜。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其实就是柴荣打下的江山。如果柴荣再活几年,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是问题,契丹、西夏这些政权也不可能像宋朝时期那样强势。可以说,后周很可能成为继汉唐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五位帝王,或天妒英才,或自毁长城,导致他们没能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历史,总是在关键时刻开这种天大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