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厕所真是越来越离谱了,标识弄得花里胡哨的,别说是小孩子了,大人都分不清哪是女厕所,哪个是男厕所,明明男女两个字就能区分开来,为什么偏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内急无比,冲进商场,却对着厕所门上的抽象符号一脸懵,这到底是男厕还是女厕?憋住的尿意瞬间变成了满头问号。 这可不是段子,而是当代公共厕所标识设计中,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实,从简单的“男”、“女”二字,到如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艺术符号,厕所标识的进化史,怎么就变成了一场关于“方便”的“不方便”? 公共厕所,关乎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其标识设计也并非只是简单的符号,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以及审美的演变。 从最初的实用主义到如今追求艺术化表达,厕所标识的设计理念一直在变化,但其核心功能就是指引人们快速找到正确的厕所,但是这一核心似乎逐渐被淡忘。 回想八九十年代,公共厕所的标识简单粗暴,直接用“男”、“女”两个字表明身份,虽然谈不上美观,但胜在高效实用,老少皆宜,那时候上厕所从不需要费脑筋,一眼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方便快捷。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为了照顾国际友人,厕所标识开始国际化,用“♂”、“♀”符号或者“Man”、“Woman”英文标识来代替汉字。 这本是与国际接轨的良好举措,却无意中制造了新的信息壁垒,对于不识字的老人、小孩,以及部分农民工兄弟来说,这些符号和英文如同天书,让他们在厕所门口徘徊不定,陷入尴尬的境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方开始采用图案标识,例如用衬衫代表男性,用裙子代表女性,这种图示化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标识的不足,但也并非完美无缺。 如今,许多商场为了彰显自身的品味和格调,开始在厕所标识上玩起了“艺术”,各种抽象的图案、奇特的造型层出不穷,仿佛要把厕所门变成艺术展览的入口。 然而这种过度的艺术追求,却忽略了标识最根本的实用性,当人们对着这些“艺术品”一头雾水,甚至分不清男女时,艺术就变成了“添堵”。 公共厕所标识设计,说到底还是服务于大众的,实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艺术性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设计者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艺术感”。 不同人群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不同,对标识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标识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尽可能做到普适性,避免造成信息障碍。 此外,社会审美趋势的变化也会影响标识设计,现代人追求简洁、时尚、个性化的设计风格,但对于公共场所的标识来说,简洁明了、易于辨识才是最重要的。 公共厕所标识,并非只是简单的符号,它连接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反映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从实用到艺术,从单一到多元,厕所标识的演变之路,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在追求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标识的实用性和普适性,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方便,这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