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维权:医疗事故发生如何有效起诉? 发生医疗事故后,可按以下步骤有效起诉: 诉前准备 封存复印病历:患者或其家属应第一时间向医院医务科要求封存并复印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完整病历、影像学片子等,防止院方篡改病历. 确定案由:患方可选择提起医疗侵权民事赔偿之诉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医方只能提起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 收集证据:除病历外,还需收集如护理证明、误工及收入证明、交通费单据、伤残用具证明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咨询律师: 医疗诉讼较为复杂,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法律律师,律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诉讼策略,并协助完成相关法律程序. 提起诉讼 选择管辖法院:患方提起医疗侵权之诉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之诉,由医疗机构所在地法院管辖;医方提起医疗技术服务合同之诉,可选择患方所在地或医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提交起诉状及证据: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同时提交准备好的证据材料,确保材料齐全、清晰、有条理. 案件审理 证据交换与质证:法院会组织双方对提交的证据进行交换和质证,审查病史资料的完整性和书写规范性等,以确定是否存在伪造、涂改等问题. 司法鉴定:法院一般会委托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鉴定结果不服的,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再次鉴定。此外,还可能涉及行为能力鉴定、司法文检鉴定、过错及因果关系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等程序. 开庭审理: 双方当事人需按时参加庭审,在庭审中陈述观点、进行辩论,法官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提交的证据作出判决. 判决执行 履行判决:一审判决后,若双方均未上诉,判决生效,被告应按判决书履行赔偿义务,患方可联系医院相关部门走付款程序. 强制执行:若被告不主动履行,患方可在规定期限届满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的强制手段迫使被告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