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1998年,驻美大使李肇星讲话时,一白人老太太故意刁难,台下听众也纷纷期待李肇星的回答,而他只是从容地说了一句,就让老太太惭愧不已! 中美关系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有人说,中美关系就像天气,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云密布,甚至还会刮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旋风”,而中国前外交部长、前驻美大使李肇星的个人经历,恰好成为我们观察这段复杂历史的一个独特窗口。 李肇星,这位被誉为“诗人外交官”的人物,他的外交生涯与中美关系的起伏紧密相连。尤其是在1998年他出任驻美大使之后,他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 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对当时的李肇星和中美关系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美国官方最初将其归咎于“误炸”,但三枚精确制导导弹从不同角度击中中国大使馆的事实,让这个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肇星接受了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专访,与当时著名的“铁嘴”主持人山姆·唐纳德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交锋。 不仅如此,李肇星还就“误炸”的说法进行了有力反驳:“你怎么解释三枚精确制导导弹会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大使馆?怎么能让世界舆论相信你的解释?” 他犀利的言辞和坚定的立场,让美国媒体将他视为“强硬派”,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 在与美国官方的交涉中,李肇星同样展现出了他的外交智慧。他坚持要求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此事向中国政府和人民道歉,并“逼迫”克林顿写下了道歉信。 虽然此事后来被美国小报曝光,但李肇星从未公开谈论此事,其背后的外交策略和斡旋技巧可见一斑。 在与美国民众的互动中,李肇星也展现出了他独特的沟通技巧。他深知,要将美国的政客与民众区别对待,一些美国百姓对中国的不理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真实情况不了解。 在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位老太太质问他“中国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以德克萨斯州加入美国的例子。 他说:“德州1848年才成为美国的一部分,而西藏在13世纪就成为中国的领土。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那能说身体侵略了胳膊吗?” 在另一次演讲中,一位美国教授追问他关于“飞机窃听器事件”,李肇星的回答同样机智幽默,赢得了现场的掌声。 李肇星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化解外交危机,增进彼此理解。他认为,美国民众热爱和平,要懂得他们,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李肇星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中美两国人民最终会走向友谊与合作。他认为,中美关系是一条不可阻挡的大道,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造福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 回顾过去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李肇星的经历和智慧,为我们理解和处理中美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的“诗人外交”,展现了中国外交的魅力和智慧,也为构建更加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的“李肇星”,以智慧和勇气,去应对中美关系中的各种挑战,共同开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美关系,远不止于官方的声明和外交辞令,它更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正如李肇星所言,中美关系是一条“大道”,这条大道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共同开拓。 这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李肇星在其中展现的外交智慧,都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