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杜氏 赵宋皇室的外公家 定州杜氏是北宋世家大族 先世为“京兆杜” 定州杜氏为北宋世家大族,属于外戚世家,定州杜氏先世为中古士族京兆杜氏。 定州杜氏,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 名人简介 定州杜氏为北宋时期世家大族中的一家,一人母仪天下,即为宋宣祖昭宪太后,一人封王,即为京兆恭惠王杜审进。 宋宣祖昭宪太后杜氏 昭宪皇太后杜氏(902年~961年9月17日),名杜审萍,定州安喜县今河北省新乐市杜固镇杜固村人,北宋开国皇太后,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之母,太师杜爽长女,母为范氏 杜爽有五男三女,杜氏为其长女,杜氏的五位兄弟,分别是兄长杜审琦、杜审玉、杜审琼;弟弟杜审肇、杜审进。杜氏约在十五岁左右嫁与赵弘殷,婚后治家有道且重礼法,共生育五子二女:邕王赵光济、宋太祖、宋太宗、宋秦王、夔王赵光赞、燕国长公主与陈国长公主等。后周显德年间,其子赵匡胤为定国军节度使,杜氏因而有命妇身份,封南阳郡太夫人。在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为帝,杜氏知道后大喜,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赵匡胤登基后,追尊已逝的父亲赵弘殷为宋宣祖,母亲杜氏为皇太后。一次,赵匡胤跪见杜太后于大堂之上,左右皆向杜太后朝贺,惟独杜太后愀然不乐,旁人问:“臣曾听闻母以子贵,今日太后之子为天子,有何不悦?”杜太后说:“我知道为君难的道理,天子统治者天下百姓,若治世有道,则受百姓尊崇,反之,则连一介匹夫都不如,这也是哀家所担忧的。”太祖闻后跪曰:“谨受教。” 据说在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患病,宋太祖亲侍汤药不离。但杜太后的病情并未好转。自知临终的杜太后召赵普入宫,草拟遗旨,并问一旁的宋太祖:“可知你何以得天下吗?”宋太祖啜泣不断无法应答,杜太后再问,宋太祖才止住垂泪答道:“儿臣之所以得天下,是受父亲与母亲的庇荫。”杜太后说:“并不是这样,是因为后周恭帝太过年幼。假使后周有年长的君王,你又怎么能得到天下呢?切记,在你死后要将皇帝宝座传给你的弟弟,由年长的君主来治理天下,才是社稷的福气。”太祖哭着说:“不敢不从。” 杜太后命赵普将方才的对话内容都记下,写成一封誓书,并命人藏在金柜(或作:匮)之中,这就是金柜之盟的由来,也是对宋朝皇位继承影响很大的一个盟约。 佛山南海丹灶镇罗行杜家村‘杜氏大宗祠’ 门联‘宝田绵世泽,武当振家声’ 金柜之盟在宋太祖时代,根本是人所未闻,又恰好可帮助宋太宗获得帝位的合法性,事实上宋代时宋太宗谋杀兄长而登基的“烛影斧声”说已大行于世。时至今日,后代学者大多考证其为宋太宗命赵普助其伪造。且杜太后去世之时,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已二十余岁,即已成年,根本不会出现“后周世宗遗下七岁的后周恭帝”之局面。 1940年代邓广铭、张荫麟等论证金柜之盟为虚构,影响至今,成为最普遍的说法。但近年也有学者质疑伪造说,如施秀娥、王育济、何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