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的死因一直是历史学家研究的热点。 如今大多数的观点都认为秦始皇因病而终,而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却在他的文章中惊人地提出,秦始皇是被人用铁钉钉死的! 这一结论究竟是郭沫若的严谨考证得出,又或者仅仅是他的杜撰呢? 秦始皇的死因至今众说纷纭,是因为在史书记载中,千古一帝的死因居然仅仅用了“暴毙”二字来潦草带过,不由得令人怀疑是否其中有不为人知的蹊跷。 “铁钉钉死”这一说法出自郭沫若的历史小说《秦始皇将死》。 郭沫若在文章中不写秦始皇那高高在上的霸气帝王形象,反而出乎意料地将其刻画成一个幼年残疾,中年发羊儿疯,临终前身患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秧子。 书中还写宦官及大臣到最后都不曾关心这位皇帝的死活,要么是因为恐惧而逃走,要么是在密谋篡改遗诏。 未曾料到自己临终前的处境竟如此悲凉,死前因为身体患病而意志羸弱的秦始皇,竟然不由得开始忏悔自己的罪行。 当晚,秦始皇死在了病榻中。而众人发现秦始皇暴毙时,他的身体已经变得和石头一样硬,蹊跷的是,秦始皇的右耳竟然流出了黑血。 于是郭沫若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如果在现代,用手术刀解剖秦始皇的尸体就会发现,他的右耳当中有一根三寸长的铁钉,以此暗示秦始皇是被人用铁钉扎进右耳导致死亡的。 其实,读完小说便知道,“铁钉钉死”不过是郭沫若的艺术虚构罢了。一代帝王怎么会承认自己的愚蠢? 但可以看出,郭沫若对秦始皇死亡的历史刻画十分别出心裁,不仅将“病死说”“谋杀说”等历史考证过的观点进行了逻辑推论,在记录这件历史的过程还掺杂了对现实的深刻讽喻。 通过批判这位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昏庸,描绘了其临死前的凄惨情境,反讽式地批评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继续借助封建势力,企图继续维持统治的不齿行径。 《秦始皇将死》创作于1935年,正值蒋介石为配合军事“围剿”,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的时刻。 之所以要“尊孔复古”,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继续对人民施以暴政。 因此,郭沫若假借秦始皇暴毙前忏悔自己的罪行,尖锐地批判了蒋介石“尊孔复古”之虚伪,指出国民党政权想要借助古代圣贤英雄的光环来继续对人民的统治,最终只会失去一切民心,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关于秦始皇真正的死因至今没有定论,也许只有挖开秦始皇墓才能揭露一星半点的真相。 虽然郭沫若认为秦始皇被“铁钉钉死”的说法并不可信,但在当时,这篇小说依旧轰动了国民党严密监控文人思想的特殊年代,进一步掀起了“反对尊孔复古”的革命浪潮,防止封建顽固势力卷土重来,极大地解放了当时民众的思想,为抗战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