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古代人去世后,为什么要为逝者堵住肛门? 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当有人去世后,入殓师

古代人去世后,为什么要为逝者堵住肛门? 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当有人去世后,入殓师会为逝者堵住肛门,这奇葩的操作让人很是不解,其实入殓师这样做是为了让逝者体面地离开。 人去世后,身体各项机能处于停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腐败细菌会越来越多。不断聚积的腐败细菌会让人的身体慢慢膨胀,此时人的面貌会和生前有很大不同,表现为颜面肿大、眼球突出、嘴唇外翻、舌尖伸出、胸腹隆起、腹壁紧胀、四肢增粗等,整个遗体肿胀膨大如同巨人,这种现象被称为“腐败巨人观”。 人去世后,体内还存留一些废物,腐败气体不断挤压这些废物,而此时肛门括约肌已经失效,导致的结果就是体内废物外溢。 如果逝者已经穿上了寿衣,之后却出现了体内废物外溢的情况,逝者会显得很不体面,家属也要重新为逝者擦洗身体、准备新的寿衣。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有经验的入殓师会在逝者去世后为其堵住肛门。 在古代,人去世后实行的是土葬,现代推行的是火葬,哪种方式更合理呢? 古代人常说“入土为安”,逝者入土后会经历哪些变化呢? 先说说入土前,人去世后,身体会慢慢变冷,死亡后三到四个小时,人的体温就会接近周围环境的温度,期间人的肌肉也会慢慢松弛、僵硬,皮肤失去光泽。 随着时间推移,遗体会慢慢腐化,如果逝者是在夏季去世,那么腐化的速度会很快,如果是在冬季去世,腐化的速度则相对来说慢一些。腐化的同时,遗体会散发出阵阵臭味,皮肤表面会长出斑斑点点。 以上这些变化出现在人去世后72小时内,大多还未下葬。我国古代往往有逝者去世后不立即下葬,而是过三天,也就是经过差不多72小时再下葬的习惯,听说这是防止出现“假死”的情况。 传说扁鹊游历天下时,恰好路过了虢国,而此时虢国正在举办规模宏大的丧仪,扁鹊一问才知道是虢国的太子去世了,扁鹊询问太子是因何病去世的,人们把太子去世时的情况简单向扁鹊说明,扁鹊听后,急忙询问:“太子在哪里?有没有装进棺材?”人们说还没有。扁鹊听后大喜,立刻让人禀报虢国国君,说自己有办法将太子救活。 国君听了扁鹊的话并不相信,但是爱子心切的他,还是决定让扁鹊试一试,结果扁鹊略施针法,就将太子救活了,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扁鹊向大家解释说,太子是假死,好在他没有被立即下葬,才有机会捡回一命。 从此以后就有了逝者去世后不立即下葬,而是要停留三天再下葬的习惯。虽然不知道这个传说是否是真的,但是这个古老的习俗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 按照这个习俗,人去世三天后会被土葬,入土为安后人的身体会进一步腐化,毛发慢慢脱落、肌肉组织消失不见,1-2月左右遗体就会变成一堆白骨。 火葬要由殡仪馆的入殓师来完成,家属在逝者去世后将逝者送往殡仪馆,整容师为逝者整理仪容后,遗体会被送入火化炉。 火化前,火化师会将火化炉提前预热,当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时,遗体会被推入火化炉,此时人的毛发会瞬间化为乌有,皮肤在高温炙烤下会紧缩;当火化炉的温度达到600度左右时,遗体的脂肪、肌肉燃烧殆尽;温度上升到800度时,骨骼开始燃烧。 整个火化过程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通常情况下,一个生前体重在100斤左右的人,火化后骨灰只有3.5-5斤左右。 家属可以亲自纳骨,大部分骨骼已经成为灰烬,还有一些较大的骨骼留存下来,因为骨骼经过高温煅烧,已经很脆,轻轻一压也会成为粉末。 火葬和土葬比较起来,更清洁环保,对土地的污染更小,毕竟遗体腐化的过程中对周围土壤还是会造成一定污染的,而且火葬不会占用大量土地,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本来就不多,能省则省。 你觉得土葬和火葬,哪个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