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水泛滥,一座始建于781年唐德宗李适时的雄伟大

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水泛滥,一座始建于781年唐德宗李适时的雄伟大桥被洪水淹没,掩埋在泥沙淤泥之下,差点成了千古之谜。 这座桥是宣武军节度使李勉在重修汴州城时所建,名为汴州桥,当时的人们简称它为“州桥”,它位于如今的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约50米,这座千年古桥在北宋时期,曾是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是北宋时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那时的人们称它为 “天汉桥”,因其“正对大内御街”又名“御桥”。 1984年8月,就在开封市有关部门修筑下水管道时,无意挖掘出了这座古桥,由于技术不成熟,当时没有继续发掘,而是对这座古遗址保护了起来。 经过充足的准备,到了2018年至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州桥及汴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经过4年的持续发掘,这座雕刻有海马、仙鹤、祥云的巨大的石雕壁画大大桥展现在世人面前。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宋代孟元老作的《东京梦华录》里关于州桥的描述,和我们目前所见的这座大型浮雕石壁桥高度吻合,据载:“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 看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专家们惊叹于古人的雕刻技术的高超,绘画功底的深厚和形象的逼真。桥上精美的雕刻技术更是震惊世人,这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最大的石刻,它应该是北宋时期石雕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了。 石壁最长处大约23.2m,纹饰通高大约3.3米。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它的另一个特别之处:这座桥的宽度竟然大于大桥的长度,如此宽阔的桥面足见当时人群的众多和熙攘的场面有多么宏大壮观,而石雕内容的丰富逼真地还原了宋朝曾经繁华的历史场景。站在州桥的遗迹上,看着大街上的车来车往,楼房林立,市井繁华,人如潮流,不由得产生“不是当年,却似当年”的感慨。 古代文人墨客也对此桥情有独钟,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为它留下“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坎艳歌留……”的著名诗篇; 而在州桥上赏月又别有一番风景,王安石对此曾写有“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惴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岳话州桥。”的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座桥上也曾留下一些爱国人士的悲伤,南宋爱国诗人范成大,在孝宗乾道六年出使金国,途经州桥,悲痛写下“州桥南北时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的诗句。他悲伤到不能自已,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州桥也记载着亡国的耻辱。据说,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俘被押往北国时,就是在这座桥上走过…… 开封城在历史上曾多次被泥沙掩埋,有历史记载的,开封曾5次被洪水淹没,如今城下自下而上有6座城上城,依次埋藏着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及清开封古城。州桥遗址的发掘,让开封城下一座座古城重见光明。 截至2022年12月,州桥及汴河遗址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的遗迹共117处,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多件,其中仅瓷器就有5.6万多件,每一件文物都有着一段精彩的历史,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研究。 2022年,中国文物局宣布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开封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被列入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