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公主恨康熙吗?其实她恨自己不应该生在皇家。 建宁公主幼小的时候丧父,后来又丧夫丧子,成为了清朝最可怜的一个公主。此时她身边最亲的人就是喊她姑姑的康熙,就是这个最亲的人先后处死了自己的丈夫和三个儿子。 皇太极一生一共有11个儿子,15个女儿。建宁公主出生1642年,取名阿吉格。她是皇太极的第十四女,顺治帝还排在建宁公主前面,她的母亲则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庶妃。 建宁公主出生第二年,也就是1643年,皇太极就去世了,年龄尚幼的建宁公主估计对自己的父亲一点印象都没有。因皇太极走得太突然,没立储君,皇叔们和兄长们为争夺皇位打了平手,最后六岁的福临幸运降临成为了新皇帝。 生在皇家,地位有悬殊,作为皇帝的女儿,荣华富贵是享不尽的。但是,她们同样肩负着使命,用她们的婚姻去笼络政权。建宁公主一开始是被册封为和硕公主。 当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但是清廷对吴三桂并不放心,一直是提防着他,为了稳住吴三桂,于是在1653年,将建宁公主下嫁给吴应熊,这样吴应熊就以驸马爷的身份留在京城。实际上吴应熊就是朝廷的人质。 但是当时的建宁公主年纪尚小,对于政局估计是模糊不清的,毕竟当时建宁公主下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才13岁。古人都算虚岁是13岁,按如今的算法,建宁公主实际出嫁年龄也就在11周岁上下,一个十一岁左右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出嫁时还含着微笑,却不知道自己成为清廷的一颗棋子。 而吴应熊当时已经娶妻生子了,年纪大概在二十三岁,对于这样的安排,吴三桂和吴应熊心里是很清楚的。 此时国泰民安,作为皇亲国戚,他们吃穿不愁,就这样,建宁公主和吴应熊在一起幸福生活了20年。在1659年,建宁公主被顺治册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来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还把位于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那里的深宅大院赐给她为公主府,吴应熊的身份也随着提升,不断被封官加爵,建宁公主和吴应熊还生了三个孩子。 康熙继位后,一直认为,这样的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吴三桂应该知足了,不会放着岁月静好的日子不过而反清。但是人的野心很难满足,只会越来越膨胀,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康熙也是,弱的时候迁就三藩的狂妄,一旦积累一定的实力了,康熙也想把权利握在自己手中,裁撤三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其实这么多年来吴应熊一直在积极做吴三桂的思想工作,希望吴三桂不要反,不要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但吴三桂根本不把吴应熊的话放在心里,他一直都在做着自己的皇帝梦。 在劝无果后,吴应熊已经早一步把自己的长子吴世璠送回了云南,而他自己却坚持留在京城。所以在吴三桂反清的消息一传到京城之后,吴应熊就被捕入狱。 此时的康熙,心里对于这个姑姑还是有所惦记的,并没有打算至置于他们死地。只是把吴应熊和她所出的两个幼小的儿子关了起来。康熙认为,建宁姑姑只是无辜被连累,所以在建宁公主生病的时候,康熙还派人去探望。 吴三桂和朝廷陷入了僵局后,建宁公主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又放不下自己幼小的孩子,而她一直认为,康熙一定不会再伤害她和孩子。 吴三桂先是称帝,圆了自己的皇帝梦。可能年纪大了,又南征北战,身体状况也不好,没有多久吴三桂病倒了。在去世前,吴三桂还把所谓的皇位传给了12岁吴世璠。当时吴三桂还有儿子吴应麟,但是他居然把皇位传给孙子,本来时局就对吴三桂不利,还把政权给了12岁的孩子,吴应麟对父亲的安排表示非常不满意,认为侄子根本担不起这个重任,这样吴氏内部也就开始内乱了。 在清军追着吴世璠一路打的时候,因年龄小,扛不住压力,知道再无回天乏术,横竖都是死,于是自尽了。吴世璠一死,三藩之乱彻底结束。 云南平定后,建宁公主本以为天下太平了。但是康熙对吴氏家族一个都不想放过,于是下令将建宁公主所生的两个幼子斩首弃市。康熙就怕吴三桂党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吴三桂虽然死了,但是他有很多余党四处逃窜,孩子虽小,但是就怕万一这两个孩子长大了,怕有人会拥护他们,所以康熙狠下心赶尽杀绝,以绝后患。 对于建宁公主,康熙并没有过多为难了。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姑姑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建宁公主就这样又过了22年孤苦无依的日子,最后孤独终老,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