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众多儿子中善于伪装,最阴险狡诈,而且总是处于暗处,一般不出手,一出手就是狠招,让人猝不及防。 在《雍正王朝》康熙的九子中,可能会想到大阿哥的毒,二阿哥的懦弱,三阿哥的城府,四阿哥的狠,八阿哥的奸,九阿哥的贪,十阿哥草包,十三阿哥的侠义,但比起他们更阴险狡诈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只是因为伪装得太好,一般不容易被人察觉到。 在热河围猎,表面上这是一次正常的出巡,但背地里却暗潮涌动。 十四阿哥胤禵,虽然表面上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从老八失去夺嫡机会后,十四阿哥就已经对八阿哥怀有私心,自己也拽着小心思,只是想借八爷党的身份掩护罢了。 平日里胤禵勤学兵法,表面无心于皇位,但暗地里,十四阿哥研究心术,修为挺高,并运用得淋漓尽致。 在热河,胤禵伪造了一份太子的手谕,胤禵真是够阴险,这份手谕是个连环套: 第一个圈套是伪造假手谕除掉太子胤礽。 第二个圈套在手谕中把胤祥也写了进去,也坑十三阿哥一把。 第三个圈套指向了老大胤禔,调兵手谕偏偏是胤禔交给康熙的。 第四个圈套对准的是老八胤禩,如果漏出了马脚,老八的身份必定是他的挡箭牌。 第五个圈套对准康熙,如果康熙没有发现手谕是伪造的,那那必定不会放过太子和胤祥。 单从这点,十四阿哥的狠就超过了他的几个哥哥,在他的心中,除了权势争夺,就没有兄弟情可言了,不仅要除掉太子,连十三阿哥都是他阴谋中的炮灰。 胤禵真不愧是伪造高手,仅凭一张伪造的手谕,就调来了凌普的大军,将当晚的局面搅得惊心动魄,就连深谙的康熙,都分辨不出真伪。 如果康熙没有发现调兵手谕是伪造的,那么太子和十三阿哥就废了。如果真的败露了,康熙最先想到的,首当其冲肯定是八阿哥,十四阿哥最多只不过是一个帮凶。而且胤禵这阴招,不是自己亲自操作,可以打着拥戴八阿哥的名义,又将八阿哥拉下了水。 还好,康熙皇帝在精明的张廷玉提醒下,马上冷静下来,马上雷厉风行控制住了局面,连下三道命令: 第一道,调狼覃的部队进驻八大山庄,保护康熙的安全,狼覃是康熙最信任的心腹,对康熙忠心耿耿,比起康熙诸位儿子可靠多了。 第二道,命侍卫将行宫的诸位儿子都叫过来,罚跪禁足。康熙清楚,不管外面怎么乱,控制住这帮儿子,群龙无首是乱不起来的。 第三道,提拔胤禔,胤祉,胤禛,胤禩为亲王,让他们互相制衡,互相监督,让他们自己去化解这场阴谋。 康熙这一布局不愧是帝王心术高手,众儿子除了太子和胤祥没有到场,其余的都在,所以康熙开始还对太子和胤祥有些许担忧,但等到太子见到康熙那一刻起,说明这大局已定。 胤禵和胤禩要的是乱,康熙要的是稳。所以康熙不知道是哪个儿子干的,康熙处理当机立断,马上掌控局势,让想要搞小动作的人无所作为。 在行宫之中,张廷玉提醒康熙手谕是假的,康熙再次拿出那张手谕仔细看,这才缓过神来,这让康熙明白太子和十三阿哥是被陷害的,所以康熙和张廷玉就当众表演了一出英明的糊涂大戏。 康熙也真正意识到了这帮如狼似虎的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也差点中了圈套。所以说,胤禵的这个圈套,从一开始就已经把所有人算上了,包括康熙在内,十四阿哥这招狠不狠? 虽说事发突然,但在康熙看来,最有嫌疑莫过于老大、老三、老四、老八等人了,但唯独不可能怀疑到老十四的身上,即是康熙怀疑了,也都认为是因为受八阿哥指使的。 无论那张手谕是否被识破,胤禵都是赢家,只要康熙对几位哥哥不断打压和防备,他老十四就越有机会登上皇位。 康熙发现手谕是伪造的时候,将此事瞒了下来,引而不发,并故弄玄虚叫张廷玉询问胤祥,胤祥说自己并没见过这张手谕时,当时的八阿哥汗流浃背,转头和胤禵眼神对视一下,赶紧闪躲了。 康熙查的可就不是伪造之人了,而是夺嫡之心,所以十四阿哥用心险恶,把老八又装进了圈套。 而且胤禩刚诱供肖国兴,康熙对胤禩的险恶极不满,所以伪造手谕一事,在康熙看来,肯定是和胤禩脱不了关系,只有八阿哥既有贼心,又有贼胆。 所以后来康熙乾纲独断,再次下狠心把太子拎出来,也要反对朝中大臣举荐胤禩当新太子。 后来,复立太子后,手谕此事不再深究了,十四阿哥继续隐藏心机,他的表现是鲁莽的直人形象,只有八阿哥觉察到十四阿哥的阴险用心,此后八阿哥开始提防十四阿哥了。 十四阿哥使出这一连环圈套真是绝了,一下除去好几竞争对手,后来只剩下他和同母四阿哥是竞争对手,之后也成功被康熙任命为大将军王。